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西北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孙兰东  刘德祥  
【摘要】:基于西北5省(区)150个测站1961~2003年历年日平均气温,引入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对0℃负积温、0℃和10℃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采用EOF分解后的时间系数,利用小波和M-K分析方法,对0℃负积温、0℃和10℃积温的时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0℃负积温表现为全区一致增加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52.9℃/10 a,增长最快;0℃积温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50.7℃/10 a,西北地区10℃积温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49.3℃/10 a,增长最慢。0℃负积温、0℃和10℃积温均从1986年开始增加,在1995年后增加趋势更加明显。1987年是负积温显著增温的突变年份,0℃积温在1996年前后发生突变,10℃积温在1995年前后发生突变。小波分析结果呈现出0℃负积温存在准6 a和准9 a的振荡周期;0℃和10℃积温存在准8 a变化周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李彦杰;闫勇;马琳;王建锋;;乌苏负积温特征及变化分析[J];新疆农业科技;2010年02期
2 张山清;普宗朝;李景林;李新建;徐文修;王命全;张祖莲;;1961-2010年新疆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对冬季负积温的响应[J];冰川冻土;2013年06期
3 卢玢宇;裴占江;史风梅;高亚冰;徐红涛;左辛;王栗;刘杰;;黑龙江省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年05期
4 张霞;钱锦霞;李娜;韩普;;1970—2012年山西省负积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33期
5 王毅荣;;1961—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积温演变[J];冰川冻土;2007年01期
6 王毅荣;;河套凌汛时期气温演变特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7 李兆元,杨文峰,徐小红;西北干旱气候成因综述[J];陕西气象;1999年05期
8 孙轶楠;苏慧;石绮阳;田薇;安东;刘青;;黑龙江省冬季负积温及极端温度变化特征分析[J];南方农机;2019年03期
9 张强;陈丽华;王润元;肖国举;李裕;邓振镛;王鹤龄;赵鸿;;气候变化与西北地区粮食和食品安全[J];干旱气象;2012年04期
10 杨永岐,陈鹏狮,吉奇;气候变化对我国西北地区未来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气象;2001年04期
11 李屹凯;张莉;叶瑜;陆昱君;;1876~1878年西北地区中西部干旱事件研究[J];地理科学;2018年05期
12 李晓东;傅华;李凤霞;周秉荣;杨鑫光;王喆;;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若干进展[J];草业科学;2011年02期
13 贾峰;;双侧减碳 刻不容缓[J];世界环境;2021年04期
14 杨青,杨舵;西北地区干旱预测系统研讨会[J];新疆气象;1999年04期
15 徐建芬;王锡稳;;西北地区暴雨的气候特征[J];甘肃气象;1986年04期
16 王海岩;金燕平;;青河1957—2008年积温变化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3期
17 杨宝玲;杨婧;陈彦虎;方宁莲;何耀龙;金卫平;;西北地区夏季极端高温异常特征及其成因[J];农业科学研究;2014年01期
18 杨文军;肖云清;陈荣;任柏帆;;银川市采暖期变化及供暖气象指数分析[J];宁夏工程技术;2021年04期
19 桑建人;刘玉兰;韩世涛;邱旺;;宁夏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J];气象科学;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永忠;李永平;杨改河;;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2 杜瑞莉;秦仁和;;濮阳市近40年气候变化与城市建设影响效应分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杨文峰;李星敏;白虎志;;西北地区近539年旱涝演变特征和趋势分析[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 干旱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C];2015年
4 董艳燕;;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与AO的相关分析[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张涛;段春锋;缪启龙;马利;;孝感市近50年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普宗朝;张山清;宾建华;窦新英;冯志敏;;新疆乌昌地区热量资源精细化时空变化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7 王大钧;陈列;丁裕国;;国际标准气候变化指数简介及其温度指数在中国的应用[A];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王大钧;陈列;丁裕国;;国际标准气候变化指数简介及其温度指数在中国的应用[A];第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王大钧;张运福;赵连伟;;国际标准气候变化指数简介及其温度指数在中国的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涛;段春锋;缪启龙;马利;;孝感市近50年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11 李凤琴;武万里;;气候变化对银川现代农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2 罗毅;;上海金山区近44年气候变化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3 尤莉;;内蒙古近50年气候变化及未来10~20年趋势展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4 张国宏;;山西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5 任业萌;;浅谈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20年
16 ;疫情之外,我们可能还要担心最热十年的气候变化[A];清研智库系列研究报告(2020年第4期)[C];2020年
17 杨晓光;;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与适应机制[A];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0年
18 廖四辉;王忠静;郑航;;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洪水特性影响[A];变化环境下的水安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9 李广;黄高宝;高珍妮;李玥;李艳梅;;气候变化对甘肃省旱作农业区玉米适生种植区划的影响[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20 陈琦;武予清;;气候变化对我国植物保护学科的影响[A];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NGARUKIYIMANA Jean Paul;卢旺达旱涝和气温的气候变化及其与疟疾活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张振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近现代气候变化及环境响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吴金甲;中国居民气候变化认知理论与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4 杨轩;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作物生产系统产量、水分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年
5 阮红燕;气候变化对广西甘蔗生产潜力影响的模拟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6 王璟珉;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李洪利;区域气候变化对太湖主要生态指标影响的分析和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8 WALAIPORN LAOSUKSRI(刘芳芳);林区村庄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9 毛锐;应对气候变化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傅聪;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1 马冲;气候变化对浙江省典型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2 许浩;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芯离子记录的过去1000a气候变化[D];南京大学;2017年
13 Muhammad Luqman;[D];山东大学;2017年
14 孙红杰;能源系统转型对减缓气候变化设定目标的响应及模拟分析[D];兰州大学;2020年
15 陈炜哲;陆地植被的生产力及其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20年
16 翟禄新;近50a来中国西北气候变化及其水文响应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17 刘洋;全球气候变化对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社会经济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8 胡强盛;城市旅游地气候变化风险评价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荣;近50年我国华北地区负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及环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苗文辉;西北地区植被变化对中国夏季气候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年
3 初萍萍;西北地区干旱时空演变及新型组合人工湿地研究[D];济南大学;2020年
4 李大驰;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
5 陈方远;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气候变化及其原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张耀宗;近50年来祁连山地区的气候变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萌;全球1.5℃和2℃温升目标下东亚-中亚地区的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19年
8 赵梦梦;基于省际的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及应对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9 赵东雪;项目应对气候变化效应评估体系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21年
10 胡杉宇;英国“脱欧”后的气候变化政策[D];北京大学;2021年
11 杜婷;近30年来西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9年
12 欧阳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分摊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
13 宋恬静;地方政府减缓气候变化行动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14 吕凯琳;气候变化下的建筑气候分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15 谢天明;气候变化对塔河干流生态水文过程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16 涂天菊;重庆市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9年
17 郭文静;内蒙古牧区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与适应性行为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18 沈振乾;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淠河上游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识别[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年
19 罗立伟;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20 袁锋;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种植结构变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王德民;西北地区防消雹技术开始推广应用[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深挖潜能 激发后劲[N];中国气象报;2018年
3 ;气候变化对西北粮食食品安全具多重影响[N];中国气象报;2012年
4 特约记者李晔;西北地区正从“暖干型” 向“暖湿型”转变[N];大众科技报;2003年
5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吴鹏;气候变化可能使中国农业更加脆弱[N];中国气象报;2018年
6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美国候选人 克里斯·菲尔德;气候变化:从科学到解决方案[N];经济观察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潘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N];科学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卉;过去2000年:人类活动是否影响气候变化?[N];科学时报;2011年
9 赵路;气候变化已然危害全球农业生产[N];科学时报;2011年
10 记者 潘锋;国际气候变化大会在京召开[N];科学时报;2011年
11 记者 王静;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发布[N];科学时报;2011年
12 本报记者 张行勇;气候变化原因须继续探究[N];科学时报;2011年
13 本报记者 赵益普 姜宣 姜波 李晓骁;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国际合作[N];人民日报;2020年
14 本报实习生 段歆涔;“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气候变化”[N];中国科学报;2013年
15 本报见习记者 张冬冬;美预测区域气候变化初试“挂科”[N];中国科学报;2013年
16 记者 张巧玲;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N];中国科学报;2012年
17 市委常委 副市长 刘西良;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可持续发展[N];日照日报;2012年
18 副市长 刘西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N];日照日报;2009年
19 庆阳市气象局局长 王琎;适应气候变化 建设生态文明[N];陇东报;2019年
20 张巧玲;“十二五”规划将分解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N];科学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