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伺服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伺服驱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重要环节。其控制性能最终反映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控制质量。高性能的伺服系统可以提供方便、灵活、准确、快速的驱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整个工业的不断发展,伺服系统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伺服系统的全数字化、交流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为此,需要我们企业的技术人员及时了解伺服系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本文就是在这个目的下以世界著名的日本安川电机公司伺服系统产品为例,讨论伺服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
|
|
|
1 |
孙建隆;;交流伺服系统在单晶炉上的应用[J];江苏冶金;2006年03期 |
2 |
李业正
,李晓平;交流传动与交流伺服系统[J];兵工自动化;1989年01期 |
3 |
赵金;万淑云;孙晓鹏;王离九;;交流伺服系统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的控制方案综述[J];电气传动;1996年01期 |
4 |
黄立培,李永东;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有关技术问题[J];电气应用;1990年06期 |
5 |
张井岗,刘志运,裴润;交流伺服系统的二自由度内模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4期 |
6 |
何文中,曾玉金;基于双模模糊神经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3年S1期 |
7 |
;英威腾伺服:闯出一片天——英威腾伺服用户访谈[J];伺服控制;2010年05期 |
8 |
;英威腾进军伺服正当时业界专家寄厚望——伺服领域专家联合采访[J];伺服控制;2010年06期 |
9 |
孙宜标,郭庆鼎,石丽梅;基于推力观测器的直线式交流伺服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1998年02期 |
10 |
彭伟发,赵金,杨璐,万淑芸;交流伺服系统新型控制器的设计[J];工矿自动化;2002年05期 |
11 |
闵松,彭伟发,赵金,杨璐,万淑芸;交流伺服系统新型控制器的设计[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年03期 |
12 |
孔慧芳,张崇巍;自适应神经元控制器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
13 |
张卫国;;交流伺服系统在冷弯设备中的应用[J];电气时代;2006年05期 |
14 |
;卷首语[J];伺服控制;2007年03期 |
15 |
张松涛;;AMK交流伺服系统在ZL26滤棒成型机中的应用[J];电气时代;2010年12期 |
16 |
郭庆鼎,王成元,王丽梅,于冬梅;交流伺服系统的滑模变结构加速度控制法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1996年02期 |
17 |
张昌凡,王耀南;基于模糊神经变结构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0年02期 |
18 |
袁丽卿,陈永校,钟德刚;数字化永磁交流伺服系统[J];微电机;2005年01期 |
19 |
董琦;王磊;;交流伺服系统应用中的干扰及其抑制[J];一重技术;2007年04期 |
20 |
董华兴;张东宁;张瑗;;减少交流伺服系统电磁干扰的方法[J];微特电机;2007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