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水系沉积物间隙水中几种毒性元素分析
【摘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桂林水系沉积物间隙水中的铜、铅、镉,用原子荧光法测定了间隙水中的汞和砷,以确定桂林水系毒性元素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污染最严重的是铜,平均值为0.097 3 mg/L,最大达0.236 1 mg/L;其次是铅、镉,平均值分别为0.088mg/L和2.200μg/L,最大值分别为0.244 5 mg/L和5.900μg/L;而汞和砷没有造成对间隙水的污染.污染最严重的水域是桃花江,漓江次之,青狮潭水库污染最轻.
|
|
|
|
1 |
杨学芬;熊邦喜;杨明生;;武汉南湖水体及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季节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9期 |
2 |
肖寒;牟晓红;;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对水体中重金属浓度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
3 |
韩彬;蒋凤华;李培昌;张新庆;宋转玲;王小如;;南黄海中部海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源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
4 |
李晓晨;赵丽;王超;;玄武湖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5期 |
5 |
徐清;刘晓端;王辉锋;刘浏;刘金英;;密云水库沉积物内源磷负荷的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5年S1期 |
6 |
黄廷林;延霜;柴蓓蓓;刘虹;;水源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及其释放特征[J];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
7 |
金相灿;孟凡德;姜霞;王晓燕;庞燕;;太湖东北部沉积物理化特征及磷赋存形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
8 |
李剑超,朱光灿,刘伟生,胡仁志;沉积时间和温度对底泥间隙水有机污染物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
9 |
王菊英,马德毅,闫启仑,陈红星;海洋沉积物中酸溶硫化物对二价金属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毒性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1年05期 |
10 |
包先明;陈开宁;范成新;;沉水植物生长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分布及界面释放的影响[J];湖泊科学;2006年05期 |
11 |
宋金明,朱仲斌;用沉积物的特性参数pH,Eh,Es及间隙水中SO_4~(2-)浓度表征陆源物质对辽东湾的影响[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2年03期 |
12 |
王建军,范成新,张路,朱育新,郑超海;太湖底泥间隙水中金属离子分布特征及相关性[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1期 |
13 |
杨汉东;;武汉东湖间隙水的地球化学[J];水生生物学报;1992年02期 |
14 |
张恩慈;用加速器质谱法测定沉积物样品的~(236)U[J];铀矿冶;2001年04期 |
15 |
叶华香;张思冲;张敏;李丽颖;;大庆贴不贴泡沉积物重金属吸附与释放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7年02期 |
16 |
黄玉妹;陈来国;叶芝祥;许振成;彭晓春;张素坤;李慧;;北江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J];环境化学;2009年01期 |
17 |
王桂浩;马嵩;虞坚;沈小东;潘向忠;林琦;;钱塘江富阳-杭州段表层沉积物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污染状况调查[J];科技通报;2011年03期 |
18 |
周明乐;;海水及沉积物中微量有机锡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法测定[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8年03期 |
19 |
岳巍,郑达英,郭同进,池靖;环境背景值土壤、沉积物样品保存方法的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1991年01期 |
20 |
黄丽娟,常学秀,刘洁,王海龙,赵瑾;滇池水-沉积物界面氮分布特点及其对控制蓝藻水华的意义[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