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冰川的能量分类
【摘要】:应用热力学原理,对冰川低温热力学系统在物态变化中的能量转换,进行宏观分析和计算,用“能量”作量度,用“冰川比内能”u为指标,对山岳冰川进行分类。对世界上34条山岳冰川,以u值100000J为分界,将其划分为高能量和低能量2大类以及相应的6个亚类。同时,讨论了类型特征、界限确定及分类意义等问题。
|
|
|
|
1 |
张志强;“山岳冰川学与人类活动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兰州召开[J];地球科学进展;1991年06期 |
2 |
符新平;冰川的分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年10期 |
3 |
;我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冰川的基本特征[J];中国科学A辑;1974年04期 |
4 |
白重瑗;冰川与气候关系的研究[J];冰川冻土;1989年04期 |
5 |
张文敬,谢自楚;西藏南部某些冰川近年来的变化及若干新资料[J];冰川冻土;1981年04期 |
6 |
张勇,刘时银,韩海东,王建,谢昌卫,上官东辉;天山南坡科其卡尔巴契冰川消融期气候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04年05期 |
7 |
任炳辉,米德生;中国现代冰川面积的新统计[J];冰川冻土;1980年02期 |
8 |
吴焕忠;遥感资料在冰川制图中的应用——以编制托木尔峰地区冰川图为例[J];冰川冻土;1980年S1期 |
9 |
施雅风;竺可桢与中国冰川研究[J];冰川冻土;1981年02期 |
10 |
曾群柱;冰川遥感学术会议和国际冰川协会成立五十周年庆祝会[J];冰川冻土;1985年01期 |
11 |
纪克诚,曹伯勋,熊文俊;来自冰川的构造信息[J];地质科技情报;1988年02期 |
12 |
张祥松;近期冰川进退、气候变迁与海平面上升[J];地球科学进展;1989年03期 |
13 |
;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后退[J];中国地质;1999年02期 |
14 |
汪永晨;来自姜古迪如冰川的报道[J];人与生物圈;2000年03期 |
15 |
;从太空俯瞰壮美冰川[J];大自然探索;2010年04期 |
16 |
谢自楚;冰川物质平衡及其与冰川特征的关系[J];冰川冻土;1980年04期 |
17 |
;祁连山冰川的近期变化[J];地理学报;1980年01期 |
18 |
王立伦,刘潮海,康兴成,尤根祥;我国阿尔泰山现代冰川的基本特征——以哈拉斯冰川为例[J];冰川冻土;1983年04期 |
19 |
郑本兴;尼泊尔兰坦喜马尔地区冰川与泥石流考察[J];冰川冻土;1984年03期 |
20 |
王宗太,苏珍;冰川上的公路[J];冰川冻土;198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