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缺水指数监测旱情方法研究
【摘要】:研究了在黄淮海平原旱灾监测中,通过遥感数字图象获得的数据和地面气象站资料估算农田蒸散进而计算作物缺水指数来监测旱灾的方法,以及为此而进行的对气象数据的最优插值处理,并发展了确定最优插值所需初值的线性插值模型,在GIS的支持下实现了图象、图形、数据的一体化。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基本上达到了准确、实时监测干旱的目的。
|
|
|
|
1 |
申广荣,田国良;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旱灾遥感监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1期 |
2 |
申广荣,田国良;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旱灾遥感监测研究——作物缺水指数模型的实现[J];生态学报;2000年02期 |
3 |
申广荣,田国良;土地信息系统在大面积范围内旱灾遥感监测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4 |
屠伟铭,张跃堂;全球最优插值客观分析[J];气象学报;1995年02期 |
5 |
潘晓滨,魏绍远,马华平,郭卫东;逐次最优插值方案及其试验[J];气象科学;1996年01期 |
6 |
申广荣,田国良;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旱情监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8年02期 |
7 |
刘安麟,李星敏,何延波,邓凤东;作物缺水指数法的简化及在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
8 |
马寨璞,井爱芹;动态最优插值方法及其同化应用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9 |
田国良;土壤水分的遥感监测方法[J];遥感学报;1991年02期 |
10 |
刘永平,孙永生;Sobolev-Wiener空间上的无穷维宽度和最优插值问题[J];中国科学A辑;1992年06期 |
11 |
吴其重;王自发;崔应杰;;我国近20年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状况模式评估[J];应用气象学报;2010年03期 |
12 |
李跃武;;R上Sobo1ev类由二重样本的最优插值[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13 |
孙永生;一个卷积类上的最优插值问题[J];科学通报;1988年13期 |
14 |
房艮孙;刘永平;;Sobblev-Wiener类W_(pq)~r(R)在L_q(R)尺度下的平均宽度和最优插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
15 |
胡日章;;L型域上散乱数据带连续边界条件的最优插值[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
16 |
林彩燕;朱江;陆春谷;;集合KALMAN滤波和最优插值方法在不同观测分布的比较理想试验[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年05期 |
17 |
盛华,纪立人;三维多元最优插值的区域性试验[J];气象学报;1991年02期 |
18 |
沈艳;冯明农;张洪政;高峰;;我国逐日降水量格点化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2010年03期 |
19 |
王飞跃;用二次最优控制推导Kalman滤波器和最优插值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89年02期 |
20 |
崔应杰;王自发;朱江;付晴艳;;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中资料同化的初步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