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河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动态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魏瑞江  张文宗  康西言  董占强  
【摘要】: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冬小麦温度、降水、日照隶属度模型和气候适宜度模型,分别计算了河北省冬小麦1960~2005历年全生育期和各发育期的温度隶属度、降水隶属度、日照的隶属度和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河北省冬小麦温度隶属度和日照隶属度较大,光热资源一般条件下能够满足冬小麦生长发育要求,降水隶属度较小,降水条件是冬小麦产量形成的限制因素。冬小麦气候适宜度为下降趋势,10年下降速率为0.012。冬小麦各发育期气候适宜度以分蘖期、返青期、拔节期变化幅度较大,这与河北省的天气特点是一致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魏瑞江;张文宗;康西言;董占强;;河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动态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6期
2 王连喜;顾嘉熠;李琪;徐胜男;吴东丽;;江苏省冬小麦适宜度时空变化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6年01期
3 刘伟昌;陈怀亮;余卫东;刘忠阳;;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冬小麦动态产量预报技术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4 代立芹;李春强;魏瑞江;于长文;;河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03期
5 朱新玉;刘杰;史本林;张怡;;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原腹地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变化[J];地理研究;2012年08期
6 景毅刚;高茂盛;范建忠;马琪;;陕西关中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3年08期
7 王苗仁;;绍兴市玉米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特征[J];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Z1期
8 高红霞;高宇;张玲;;1982—2015年兴安盟玉米气候适宜度变化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7年01期
9 姚树然;王鑫;李二杰;;河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5期
10 邱美娟;王冬妮;王美玉;张玥滢;吴昕悦;肖楠舒;王亚明;;近35年吉林省玉米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J];东北农业科学;2019年01期
11 钟飞;景元书;;吉安市双季早稻气候适宜度变化特征及评价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06期
12 代立芹;李春强;魏瑞江;;河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特征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Z1期
13 任玉玉;千怀遂;;河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6年01期
14 王东方;娄伟平;孙科;;绍兴市油菜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特征[J];浙江农业科学;2016年08期
15 易灵伟;杨爱萍;刘文英;蔡哲;;湖北中稻气候适宜度指标构建及其对产量影响的定量评估与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23期
16 田俊;黄淑娥;祝必琴;崔海建;;江西双季早稻气候适宜度小波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7 宫丽娟;李宇光;王萍;纪仰惠;朱海霞;;黑龙江省玉米气候适宜度变化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军;;安徽省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姚树然;李二杰;魏瑞江;;河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张建军;陈晓艺;马晓群;;安徽油菜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的建立与应用[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4 田俊;;江西省早稻气候适宜度的变化特征和趋势预测[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5 高桂芹;;冀东冬小麦降水适宜度变化及保证率风险分析[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6 武文安;马焕香;解卫民;蔡永伟;王庆梁;;去冬今春低温天气对滨州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马荣;梁祖宪;刘净净;朱贤花;;2011年沈丘冬小麦生长状况与气象条件关系探讨[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8 陈慧华;黄俊;翟志宏;;广东省晚稻适宜度的变化特征[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9 李燕;杨步银;袁瑜;毛声平;王家胜;;冬小麦“爱密挺”试验与示范[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10 陈楠;李汉浸;董建设;刘伟;;2010~2011年秋冬连旱对濮阳市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雪丽;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性能动态特征及其主要栽培措施效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麦博儒;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喻敏;冬小麦不同基因型的钼效率及其生理基础[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4 江佳乐;面向冬小麦遥感同化估产的叶面积指数空间尺度差异校正[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5 姬建梅;关中地区冬小麦水氮产量效应及其产差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冯福学;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郝雅珺;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及冬小麦的高光谱响应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胡亚南;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9 于晶;寒地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抗寒机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李贺;区域冬小麦生长模拟遥感数据同化的不确定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嘉熠;江苏省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研究及其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2 古风(Redondo Jackim Michael Ferguson);湖北省玉米气候适宜度及产量差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3 赵玉兵;河北省南部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李昊宇;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冶明珠;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玉米气候资源适宜度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6 马琪;气候变化下关中地区冬小麦适宜度及极端天气风险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彭凌馨;锌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8 翟晓雷;基于MODIS的龙口市冬小麦估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杰;冬小麦倒伏遥感监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晶;气象条件对三原冬小麦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家庄市农科院 杨军峰 田宇兵 单子龙;冬小麦:早春管不好 产量要减少[N];河北科技报;2006年
2 记者 任平;冬小麦旺长给丰收埋下隐患[N];山西科技报;2007年
3 汪自松;平衡施肥有利于冬小麦高产优质[N];农资导报;2016年
4 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 马瑞昆 张全国 贾秀领;当前冬小麦管理要点[N];河北科技报;2007年
5 ;冬小麦春管技术看这里[N];农资导报;2019年
6 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全国冬小麦春季田管技术[N];农资导报;2018年
7 新疆农科院粮作所 雷钧杰;冬小麦中后期的管理[N];新疆科技报(汉);2014年
8 记者 刘孟馨 通讯员 孙传蛟;我区350.7万亩冬小麦全部播完[N];喀什日报(汉);2017年
9 实习记者 奥吾东;我州冬小麦大面积返青[N];博尔塔拉报(汉);2018年
10 全媒体记者 张仲鹏;我市冬小麦麦播已经大头落地[N];开封日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