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气候变化对陇东冬小麦生态影响特征研究

万信  王润元  
【摘要】:对黄土高原比较有典型代表性的残塬“董志塬”的变暖及冬小麦生态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董志塬”近35 a来年平均增温线性趋势达0.0505℃,增温表现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同时上升,且冬春季增温速度最快,秋季次之,夏季增温最平缓;增温对冬小麦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全生育期(线性趋势0.91 d/a)、越冬期(线性趋势0.85 d/a)显著缩短,春季发育期普遍提前(返青期以0.57 d/a的线性趋势提前,拔节期以0.42 d/a的线性趋势提前,成熟期以0.48 d/a的线性趋势提前),而春季各发育期间间隔日数并未出现缩短的趋势。认为气候变暖对当地农业生产有利有弊,气候变暖,尤其冬春气温显著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美和,高颖仪;长白山林区森林开采后气候变化的分析[J];吉林林业科技;1981年01期
2 余兆海;世界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J];世界农业;1982年07期
3 ;给蜂箱加一个门帘[J];蜜蜂杂志;1983年02期
4 袁建新;;森林火灾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内蒙古林业;1984年01期
5 孙寿峰;;相牛经[J];现代农业;1984年10期
6 P.A.Oram ,曾晓梅;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J];世界农业;1986年05期
7 王?;秋末冬初是养畜养禽的“黄金”季节[J];农业科技通讯;1986年10期
8 杨美和,高颖仪;长白山林区森林开采以来气候变化的分析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1986年04期
9 金户橘夫;张国歧;;生产优质苹果的自然条件[J];北方果树;1986年04期
10 敖·哈日库;气象与牲畜疫病[J];中国兽医杂志;198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凤兰;;气候变化对华北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影响[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2 李耀先;涂方旭;李秀存;覃峥嵘;;QBO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广西气候变化的关系[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杨学祥;陈殿友;;地下流体和微量元素流体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何元庆;张忠林;陈拓;姚檀栋;庞洪喜;;中国季风温冰川区近代气候变化与冰川动态[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秦大河;;中国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的事实、预测及其影响[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沈永平;刘时银;;长江和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研究[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章国材;;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严华生;万云霞;;近百年大气环流与中国旱涝气候变化[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惠玲;杨晓玲;刘明春;梁从虎;;河西走廊东部气候变化及利用对策[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时兴合;秦宁生;周陆生;星全芳;戴升;扎西才让;;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和演变特征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克服;珊瑚记录之近50年南沙群岛高分辨率气候变化[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2 杨英;近十五万年以来渭南黄土剖面的元素碳记录[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3 蒋晓辉;自然—人工二元模式下河川径流变化规律和合理描述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4 金森;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次生林影响的模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5 熊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拟[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王婷;天山中部不同海拔高度天山云杉林的生态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许振柱;半干旱区典型植物对气候变化与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与适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8 王淑平;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9 宋连春;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10 杨殿林;呼伦贝尔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霞;气候变化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师玉娥;气候变化对云南持续农业影响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熊伟;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4 宋新强;LCFORSKA林隙模型的建立及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陈绿文;1920-2000年全球陆地降水场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6 田展;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影响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7 黄先香;1948~2001年全球陆地6~8月降水场气候变化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8 王玲;气候变化对岩溶生态系统的影响[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9 常顺利;近十年新疆土地覆盖变化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D];新疆大学;2003年
10 林振敏;1948—2001年全球陆地旱涝气候变化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义高潮;地球变暖谁能阻止[N];中国环境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冉瑞奎;全球变暖 跨越世纪的挑战[N];中国气象报;2000年
3 ;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基本看法[N];中国气象报;2000年
4 王艳红;疟原虫摄取营养的机制[N];科技日报;2000年
5 记者 王俊鸣;联合国召开国际气候变化大会[N];科技日报;2000年
6 王艳红;美发现疟原虫致病机理[N];科学时报;2000年
7 卢苏燕;专家称人为因素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N];科学时报;2000年
8 记者 丁伟;神农架:人给野生动物腾地盘[N];人民日报;2000年
9 记者 义高潮;气候会议进入关键阶段 美欲用外援换排放指标[N];人民日报;2000年
10 记者 义高潮;克林顿要求重开气候变化会议[N];人民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