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气候变化对陇东塬区玉米播种期的影响

段金省  牛国强  
【摘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近16年来玉米观测资料和西峰国家基准气象站近35年来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认为,气候变化使陇东塬区玉米生育期缩短,玉米主要发育期(出苗、拔节、开花、乳熟、成熟)较历年均提前,提前幅度最大的是乳熟和成熟期;玉米生育期内气温偏高,热量增加,降水分配极不均衡,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对玉米播种出苗和开花至成熟期的生长影响较大;本区传统的玉米适宜播种期已经不适应现在气候背景下玉米生产需要;当玉米播种期提前5~10 d后,玉米的播种出苗期、拔节抽雄期等生长关键期能够避免春旱、初夏旱、伏旱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并使玉米生产的关键期处于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培;美国伊阿华州的玉米生产[J];新农业;1980年19期
2 黄希庵;黄文雄;;玉米生产为什么上不去?[J];甘肃农业科技;1980年02期
3 卜文;;漫话玉米[J];现代农业;1980年06期
4 李玉田;世界玉米生产发展史况[J];世界农业;1981年01期
5 梁瑞昌;;发挥玉米优势 改变食物结构[J];大自然探索;1982年02期
6 佟屏亚;世界玉米生产状况和发展前景[J];新疆农垦科技;1983年01期
7 子田;赞比亚的玉米生产[J];世界农业;1983年12期
8 李凤超;南斯拉夫的玉米生产及其利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0期
9 魏秉文;;玉米的收获适期与促熟方法[J];农业科技通讯;1983年07期
10 都明南;刘东辉;;玉米低产变高产的几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忠良;殷为汉;;盐湖钾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及适宜用量研究(简报)[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2 冯巍;;中国玉米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玉米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0年
3 谷淑湘;于佰军;潘凤华;于彩清;王金平;李莉;;钾、锌肥对玉米产量影响试验初报[A];内蒙古农业科技土壤肥料专辑[C];2001年
4 李秀君;杨封科;;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5 佟屏亚;;玉米高产是永恒的研究课题[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罗培敏;;WTO背景下的广西玉米发展思路[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佟屏亚;;论中国发展玉米生产的科技导向[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8 孙世贤;;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玉米生产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9 刘开昌;王庆成;;入世后山东省玉米生产发展战略[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10 刘开昌;王庆成;;加入世贸组织后山东省玉米生产发展战略[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香;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生产与利用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生产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翠霞;南方玉米锈病的抗病性鉴定、抗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分子标记和精细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3 赵世勇;一九八一至二000年四川玉米育成品种主要性状改良效果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4 农友业;植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转化玉米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5 张大瑜;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与比较优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戴传波;由玉米浸渍水制取肌醇的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桂清;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生物学多态性与生理分化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3年
8 张永生;玉米遗传图谱构建和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玉米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刘小红;玉米矮花叶病抗性的分子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10 肖炎农;玉米耐旱QTL定位和遗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志刚;挤压膨化脱胚玉米生产淀粉糖浆的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2 杨为芳;广西玉米生产发展现状、面临的制约因素及相关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石晓华;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研究农户的玉米生产行为[D];浙江大学;2003年
4 徐世艳;吉林省玉米生产比较优势与市场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崔巧娟;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评估[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栾明宝;不同玉米品种氮效率差异的生理机制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孙成韬;温带与热带玉米优良自交系间配合力分析及利用潜力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06年
8 刘亚娟;玉米芽苗期抗旱性QTL定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志国;山区玉米种质改良与杂交种推广探讨[D];贵州大学;2005年
10 郑元红;毕节地区玉米生产中新技术应用的作用与评价[D];贵州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畅;饲料市场产销转旺[N];广西日报;2000年
2 青县清州镇靳刘庄信息站(062650)任希坤;用玉米生产红色素[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3 本报记者 曲静;拓展玉米产业空间[N];黑龙江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王鸿善 赵耀;来自“黄金玉米带”的报告[N];中国农机化报;2000年
5 刘笑然;中国玉米供求平衡分析与展望[N];粮油市场报;2000年
6 任希坤;玉米生产红色素[N];河南科技报;2001年
7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陈艳军;持续干旱和高温天气对玉米生产和玉米市场的影响[N];粮油市场报;2001年
8 ;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走向纵深[N];粮油市场报;2001年
9 ;我国玉米工业化深加工产业商机多[N];粮油市场报;2001年
10 记者 石莹;替代石油农业要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