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1,1)模型在北京地下水动态变化预测中的应用
【摘要】:正 1 引言GM(1,1)模型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动态预测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已被广泛用于社会、经济、生态、农业等各个领域。近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应用GM(1,1)预测水环境变化,如刘玉敬等将其应用于长江水质的预测,郝转等预测区域需水量时应用GM(1,1)模型,王弘宇等应用其预测中长期城市需水量变化,李跃鹏将其应用于城市生活需水量变化的预测中。通过灰色理论建立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地下水开采量变化GM(1,1)模型,并预测2006~2010年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位及地下水开采量,以期为北京平原区今后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
|
|
1 |
马乐平;;基于Modeflow下的地下水动态分析三维可视化研究与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07期 |
2 |
李根;马冬梅;杨方清;穆振侠;;GM(1,1)模型在地下水管理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7年07期 |
3 |
周国华,唐承丽;长沙市人均居住面积动态变化的定量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
4 |
刘宝;张贵军;;明水县地下水资源量分析计算[J];东北水利水电;2009年05期 |
5 |
王菊萍;;高台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及成因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8年02期 |
6 |
李树文;王永宣;康敏娟;;基于灰色有限差分模拟的地下水位动态研究[J];地下水;2010年04期 |
7 |
郑艳军;;邯郸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对策措施[J];地下水;2010年01期 |
8 |
陈章潮,熊岗;应用灰色系统原理进行长期电力需求预测[J];系统工程;1994年02期 |
9 |
谭冠军;GM(1,1)模型的背景值构造方法和应用(Ⅲ)[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
10 |
茅均标,石健,刘刚,李继明;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大气氮氧化物污染的应用[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1 |
张芹,张新明,周爱民,杨丰云,张忠科;泰安地区地下水利用与环境问题研究[J];地下水;2005年04期 |
12 |
张业雪;张雷;;四平市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演变及控制[J];吉林水利;2009年07期 |
13 |
邓柏杰;段佩华;贺殿帅;;辽宁朝阳市2008年水资源现状分析[J];地下水;2009年05期 |
14 |
李秀英,牛翠英;GM(1,1)模型机理与建模方法[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15 |
吉培荣,黄巍松,胡翔勇;灰色预测模型特性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09期 |
16 |
谢先全;福建省4个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灰色预测[J];福建地理;2002年03期 |
17 |
罗佑新,曹泰钧;中心逼近优化GM(1,1)模型及其在数控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8 |
张曙红,张金隆,李君伟;完全信息利用的GM(1,1)建模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0期 |
19 |
鲍一丹,吴燕萍,何勇;基于GM(1,1)模型和线性回归的组合预测新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
20 |
乔海霞;刘洪飞;;杨桥灌区水文地质调查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