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水资源系统S.D模型模拟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1985年作者建立北京城市水资源系统S.D模型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研究的出发点、对整个系统结构及因果关系分析、流图设计、建模过程、策略设计、S.D模型所能回答的问题。 本研究系以北京市供水为对象,从一次水资源开发、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城市污水回用、污染及其防治、水经济等七个子系统的综合因果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突出工业用水问题,所提供的原则方法可同样应用于流域水资源分析或地区性农业用水分析,可以说,本研究为水资源系统分析提供了一个包含成百个参变量的通用方法。
|
|
|
|
1 |
徐嵩龄;森林-水资源系统的理论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1988年04期 |
2 |
高彦春,刘昌明;区域水资源系统仿真预测及优化决策研究──以汉中盆地平坝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1996年01期 |
3 |
田松良,武小捷;太原市水土保持与水资源系统保护关系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0年08期 |
4 |
门宝辉,梁川;属性识别方法在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程度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年06期 |
5 |
韩晓卓,李自珍,张克斌,李润杰,惠苍,高猛;水资源系统生态风险的分析与评价——以香日德绿洲地区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年02期 |
6 |
;水文和水资源系统不定性讨论会[J];灌溉科技;1973年04期 |
7 |
张素珍;;水资源系统及其概念模型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
8 |
欧祖宏;魏新平;梁川;;大型灌区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与管理[J];四川水利;2006年01期 |
9 |
陈卫宾;董增川;何长高;李彦彬;;水土保持对水资源系统安全的影响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07年01期 |
10 |
邹卫国;李宝伟;;浅谈井渠结合灌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8期 |
11 |
杜发兴;梁川;程玉华;;基于模拟技术的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6年03期 |
12 |
韩卫滨;韩霜景;胡乃利;;基于模糊识别的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年02期 |
13 |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有章可循[J];森林与人类;2004年01期 |
14 |
张丽;张波;张伟;;水资源系统风险分析过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15 |
张臻;王龙昌;杨松;孙凡;梅潇霄;党甲军;;基于AHP法的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4期 |
16 |
贾嵘,蒋晓辉,沈冰,薛惠锋;区域水资源潜力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年12期 |
17 |
黄兴;李崇;何俊仕;;北方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探讨[J];辽宁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
18 |
刘燕;胡安焱;邓亚芝;;基于信息熵的用水系统结构演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19 |
时述凤;马成林;陈德勇;;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年11期 |
20 |
李友辉;董增川;孔琼菊;;江西省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