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单裕德,单子葭,朱寿民,刘子贻;家兔子宫内膜对荧光标记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结合反应及在宫腔内放置铜丝或尼龙丝后的改变[J];生殖与避孕;1984年03期 |
2 |
王中德,史良如,穆海燕,孙可芳,陈善华;单抗的荧光标记及其在竞争抑制试验中的应用[J];现代免疫学;1988年06期 |
3 |
杨军慧,蒋瑞华;加热法快速进行T-HCl荧光标记精子的研究[J];刑事技术;1994年04期 |
4 |
林海,龚肖崎,钟纪根,陈骏;一种新的测定血管壁通透性的方法[J];微循环学杂志;1995年03期 |
5 |
陈莹,黄惠民,史桂英,徐清,邱丽君;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流式细胞仪测定[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6 |
;应用荧光标记PCR产物的DHPLC进行DNA突变检测[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年03期 |
7 |
黄智,王汝祥,刘虎生,赵静,刘丽琦,刘雪梅,张晓宇,吴栩涛;荧光标记兔抗淋球菌IgG的研制[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7期 |
8 |
朱冰,刘殿武,崔俊生,郭丽丽;荧光标记mRNA差异显示法研究中药对肝星状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3年02期 |
9 |
李鸿梅,刘含智,张皓,朱贵宾,王丽萍,杨柏,李惟;量子点荧光标记在重组噬菌体表面展示肽与胰岛素受体相互作用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5期 |
10 |
周东蕊;杨利国;唐祖明;郭小英;张春秀;陆祖宏;;白色念珠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荧光标记及其对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6年02期 |
11 |
李心群;许文;;猪苓多糖通过Toll样受体4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作用研究[J];中草药;2011年01期 |
12 |
陈罕,凌均棨,刘建伟;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变形链球菌[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年S2期 |
13 |
文思远,陈苏红,张敏丽,王升启;3种基于PCR的荧光标记方法的比较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年04期 |
14 |
;第三代测序技术简介[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年02期 |
15 |
陈中举,张燕玲,黄金瑛;荧光标记生物大分子及其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4年06期 |
16 |
胡怡;蔡继业;;量子点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
17 |
胡锦珍;张丽彤;张家骊;;壳聚糖体内代谢的研究进展[J];江西食品工业;2010年03期 |
18 |
肖庆忠!510120,宁波,陈柏铭!510120;单纯疱疹病毒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年06期 |
19 |
张云汉,陈东,高冬玲,殷智榕,姜国忠,李靖若,贺建业;荧光标记mRNA差异显示技术在分离食管癌相关基因片段中的应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20 |
马芸;张仁礼;朱志华;闻安民;高军;周灿权;陈系古;;三种荧光标记的短双链RNA体外转染特性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