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的循环再生
【摘要】: 正 1 引言 本世纪以来,地球上发生了三起影响深远的变化,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物质文明进程加快;其二是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到目前为止本世纪人口翻了两番,而且仍以每年8000万以上的速度递增;其三是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环境与生态遭到污染和破坏,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加剧。因此,目前人类面临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三大问题,不得不认真回顾与反思社会
1
刘凯;路新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耐久性寿命预测 [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2
余红发,孙伟,麻海燕,鄢良慧;盐湖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马亚丽,张爱林;桥梁的健康研究 [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年03期
4
廖金平,王海龙;铁路混凝土桥梁病害类型及分析 [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3年02期
5
余红发,孙伟,鄢良慧,麻海燕;混凝土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I——理论模型 [J];硅酸盐学报;2002年06期
6
殷素红,文梓芸;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专家系统结构及设计思想 [J];混凝土;2002年01期
7
耿欧,袁迎曙,李果;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人工气候加速退化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J];混凝土;2004年01期
8
尹芪,文梓芸;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及寿命预测新思维 [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0年02期
9
金祖权,孙伟,张云升,张杨;双因素作用下混凝土对氯离子结合能力研究 [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4年06期
10
余红发,孙伟,麻海燕,鄢良慧;混凝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方程 [J];建筑材料学报;200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