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林阴道”还是“林荫道”?
【摘要】:正"阴"与"荫"皆古已有之,只要我们一查,就会发现:"阴"其实是"荫"的古字,"阴"就是"荫"的祖宗,二者是古今字关系。古今字是先后产生的,用来区别一字多义现象。一个古字,既可以只有一个今字,也可以有两个以上今字,例如:"知"与"智","昏"与"婚","竟"与"境","弟"与"悌","弟"与"第","然"与"燃","受"与"授","辟"与"避、僻、譬"等。
|
|
|
|
1 |
朱轶;;《说文解字》“田”部字小议[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2 |
易志文;;《说文解字·虫部》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3 |
刘艳骄;;脑与魂魄[A];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学术论文汇编[C];1997年 |
4 |
邹卓成;庞勇;;“海”穴的浅析[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
5 |
厉兵;;从“扇”与“搧”谈分别字[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
6 |
彭忠德;;文獻新解[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7 |
武氏玉璧;;谈谈佛教的“佛”字[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8 |
姚小鸥;王克家;;《左传》“摄官承乏”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
9 |
郭胜团;;《诗经》中所见佩饰及其意义述论[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
10 |
史志诚;;“毒”字探源[A];毒理学史研究会论文集[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