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语言和潜性语言
【摘要】:区分显性和潜性,是一种方法论原则。这一区分具有广泛性和相对性。它适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很有必要的。
|
|
|
|
1 |
周桂凤;;红段子的语言学分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
2 |
余烈全;;英汉习语表达的语用参照[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
3 |
王娟;;“被+X”结构句法、语义、语用平面及其规范化的探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
4 |
陈军洲;;广告语与幽默语的顺应性对比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张俊翔;潘绍典;;“显性语言现象”和“潜性语言现象”[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2 |
宫岩;;“三一”理论的逻辑结构[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3 |
肖岚;;王希杰老师授课笔记摘录[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4 |
吴泓;;“三一”理论的内部结构[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5 |
王希杰;秦旭卿;何伟棠;钟玖英;;修辞学学与显和潜的对话[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6 |
徐学会;;王希杰先生的零度偏离观[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7 |
郭富强;;汉英篇章连接手段的辩证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8 |
王希杰;聂焱;;关于《修辞学通论》的对话[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9 |
徐学会;;王希杰先生的零度偏离观[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10 |
尹春梅;;汉英主谓基本特征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