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贤弼,张思聪,王裕玮,苑志荣;卫运河水质模型参数的试验测定[J];水资源保护;1994年03期 |
2 |
陈虹;松花江吉林江段有机物(BOD)环境容量计算[J];黑龙江环境通报;1995年04期 |
3 |
宗永臣;;基于多河段水质模型的高海拔河流水质预测——以福清河为例[J];西藏科技;2011年10期 |
4 |
郑英铭;;苏州河水质模型的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
5 |
陈鸣钊;丁训静;;在感潮河流中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推荐上海市吴淞江BOD_5耗氧系数K_1及复氧系数K_2[J];上海环境科学;1984年02期 |
6 |
马巍,雒文生,张金存;水体耗氧系数与CBOD/NBOD相关关系的实验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0年04期 |
7 |
江峰;组合预测在污水复氧系数估算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01期 |
8 |
宋宪国;微生物在水体自净中的作用[J];山东环境;1994年03期 |
9 |
王艺娟,姚运生;附着性微生物对水体自净的作用及测定[J];生物学教学;2002年06期 |
10 |
黄昌筑,冯效毅,朱小强;秦淮河水氮转化及其耗氧系数[J];环境科学;1988年03期 |
11 |
方祥位,李建中,魏文礼,陈刚;河流复氧系数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12 |
张美一;水质模型中耗氧系数K_1的估值方法综述[J];东北水利水电;2005年05期 |
13 |
黄昌筑;总有机碳与生化需氧量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1991年03期 |
14 |
方祥位,李建中,陈刚,魏文礼;河流复氧系数中液膜厚度的推导[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15 |
贺涛,雒文生;水体大气复氧理论和复氧系数研究现状与进展[J];水电能源科学;2003年01期 |
16 |
何本茂,韦蔓新;钦州湾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与水体自净条件的关系分析[J];海洋通报;2004年04期 |
17 |
徐期勇,冯易君,李贤彬,李后强;水体自净的耗散结构特征[J];大自然探索;1998年02期 |
18 |
朱为真,李玉梁,余常昭;波浪对河流复氧影响的研究[J];交通环保;1987年Z1期 |
19 |
于伟东;2000年南水北调东线水质研究[J];海河水利;1995年02期 |
20 |
何本茂,韦蔓新;北海湾水体自净能力的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2004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