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Ⅰ,Ⅱ)禁戒线极光及其光化学反应(英文)
【摘要】:利用干涉成像光谱技术被动探测上层大气风场所使用的光源主要是氧禁戒线极光。讨论了禁戒跃迁出现较强谱线需要的两个条件,对满足上述条件的上层大气中的原子氧(OⅠ)和离子氧(OⅡ)的可见光波段禁戒线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对应指出产生这些O(Ⅰ,Ⅱ)禁戒线的光化学反应。得出的结论是被动探测上层大气风场所用极光源可以使用所指认的10条O(Ⅰ,Ⅱ)禁戒线和允许线:557.7nm,630.0/636.4/639.3 nm,672.8nm,732.2/733.2nm,777.7/777.6/777.4nm,比加拿大的风成像光谱干涉仪(WINDII)使用的极光谱线增添了5条:639.3nm,672.8nm,777.7/777.6/777.4nm,扩展了成像光谱干涉仪的波段范围。
|
|
|
|
1 |
焦善庆;;查姆(Charmed)重子和v_μ+P→μ~-(?)π~+π~+π~+π~-反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77年01期 |
2 |
闫循领,董瑞新,王伯运;蛋白质分子Raman光谱的选择定则[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
3 |
尹海涛;;关于选择定则与守恒定律关系的讨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4 |
李中育;马德录;佟天波;古太成;韩鹏;;金红石结构空间群选择定则[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
5 |
高连虎,徐成军;塞曼效应实验的改进[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0期 |
6 |
谷震槐;关于电偶极跃迁的普用选择定则的讨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7 |
谷震槐;;电偶极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
8 |
王爱芬;晶体空间群D_(6h)~(1)(P6/mmm)的C—G系数计算[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
9 |
李中育;马德录;古太成;佟天波;韩鹏;;空间群选择定则的计算——对谢希德、陈孝琛方法的改进[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
10 |
沧门;关于总轨道量子数L的选择定则[J];大学物理;1984年08期 |
11 |
刘国永;原子辐射跃迁选择定则的一种半经典的推导方法[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12 |
李中育;马德录;佟天波;韩鹏;古太成;;氯化铯结构空间群选择定则[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
13 |
李中育;马德录;韩鹏;古太成;佟天波;;简单体心立方结构(O_h~9)空间群选择定则[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
14 |
卓崇培;;分子波函数的对称性与选择定则[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81年03期 |
15 |
王天真;付克德;苟增光;;对称分析在物理学中的应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16 |
王荣,杨鸿鸣,郭莲淑;利用Zeeman效应测定原子能级的量子数和朗德g因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17 |
王俊芳,龙冲,郭永新,马琳,刘立勇;Stark效应的推广[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8 |
谢希德,陈孝琛;空间群的选择定则[J];物理学报;1964年10期 |
19 |
李子平;;奇异介子的G_3宇称和共振态强衰变中的选择定则[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1年03期 |
20 |
吴碧初;;核子—反核子系跃迁,湮没中的选择定则和湮没截面[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Z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