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超级女声”与大众文化

黄彩萍  
【摘要】:“超级女声”是一个文化符码,它制造了一个消费时代的娱乐神话,显示了大众文化在当下巨大的渗透性和煽动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超;;视觉文化时代的大众文化:郭德纲、小沈阳与周立波现象[J];新闻传播;2011年04期
2 冉华;王润珏;;关于“超级女声”的检视与思考[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5年00期
3 马忱;;我国娱乐节目的现状分析[J];新闻传播;2011年05期
4 姚远;;对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文化解读[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5 刘萍;;电视科教节目中的媒介文化传播[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6 周霞;;直击目标受众 “雷”出广告效果——2010年“花儿朵朵”广告案例分析[J];新闻世界;2011年08期
7 邢彦辉;;电视选秀的文化审视[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8 杨彬钶;;论传媒低俗化与社会核心价值的缺失[J];媒体时代;2010年10期
9 陈静;;“中国达人秀”成功背后的文化根源[J];新闻爱好者;2011年13期
10 项迪;;网络恶搞与全民乱拍现象探析[J];东南传播;2011年08期
11 魏英;;在“祛魅”与“返魅”之间——评《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0年02期
12 蔡麒麟;;做一只快乐的土豆——对《娱乐至死》的逆向解读[J];青年记者;2011年20期
13 孟繁华;;媒体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重建——以媒体文化中的“小品”为例[J];创作评谭;2011年05期
14 吴军红;;浅析电视节目的消费文化本质[J];华章;2011年16期
15 孟繁华;;媒体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重建——以媒体文化中的“小品”为例[J];文艺争鸣;2011年14期
16 周静;于瀚强;;电视节目如何抵制“三俗”[J];青年记者;2011年17期
17 李宇;;对外电视文艺类节目的文化传播——以CCTV-4《中国文艺》为例[J];声屏世界;2011年08期
18 解鹏;;话语权博弈下的大众狂欢——2011年央视试水“网络春晚”分析[J];青年记者;2011年17期
19 杨佳;;高校BBS的问题及其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0 李廷军;;“免疫式”媒体素养教育的理念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晓东;;《超级女声》与碎片化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的批判视角[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张诗蒂;任正安;;转型期中国大众文化嬗变与传媒的角色[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史志高;吴涛;;关怀公众:构建媒介生态与消费之新向度[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高字民;;大众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电视[A];中国教育电视:挑战与对策——第四届中国教育电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5 许正林;;上海都市周报的女性化误导倾向批判[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隋岩;;电视文化的跨学科研究视角[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毛家武;陈鹏;;中国媒介文化的转型困境与《大公报》式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建[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晓燕;;解读“读图时代”[A];中国编辑研究(2005)[C];2005年
9 黄旦;郭丽华;;媒介观念与媒介素养研究——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研究综述[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10 周立;;大众传媒热“秀”与媒介意识形态安全[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俊潭;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4年
2 孙瑞祥;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岳璐;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明星生产与消费[D];武汉大学;2008年
4 汤筠冰;跨文化传播与申奥片的国家形象建构[D];复旦大学;2008年
5 陈红梅;电视场对学术场的介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甘锋;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杨效宏;媒介话语,现代传播中的个体呈现[D];四川大学;2006年
8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9 蔡尚伟;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报业[D];四川大学;2003年
10 严功军;变迁与反思:转型期俄罗斯大众传媒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清;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传播语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D];兰州大学;2006年
2 黄靖逢;邹韬奋的媒介文化观[D];河南大学;2005年
3 裴洁;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4 常怿;大众文化传播视野中的中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D];湘潭大学;2008年
5 王艳;电视文化的大众娱乐功能[D];广西大学;2005年
6 李阿嫱;电视文化“奇观”批评[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薛晨;新时期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转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冷研;论网络媒体[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杭昕;电视平民选秀的意义图式与文化阐释[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10 张文锋;大众文化与都市类报纸的新闻传播[D];新疆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丽娟;用电视解读大众文化[N];中华新闻报;2003年
2 弥生;塑造大众文化品格[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3 李陀;如果没有大众,文化将做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喻国明;大众传媒趋向大众文化[N];中华新闻报;2000年
5 曾丹;浅论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关系[N];贵州政协报;2006年
6 葛玉清;冲突 碰撞 互动 发展[N];中华新闻报;2003年
7 杨剑龙;荧屏选秀的文化分析[N];光明日报;2006年
8 段乐川;反思低俗选秀节目 营造良好文艺生态[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郝建;学会硬做狂欢[N];中国邮政报;2004年
10 黎新华;大众文化症候诊断[N];中国教育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