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色达县切都柯沟“7.8”泥石流灾害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摘要】:2004年7月8日四川色达县歌乐沱乡切都柯沟发生了中等规模泥石流,最大流速10.4m/s,洪峰流量156m3/s,冲出方量约7×104m3,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泥石流稠度大,冲击力强,具有明显的直进性特征,为粘性泥石流。切都柯沟泥石流发育阶段为壮年(偏幼)期。切都柯沟为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该沟一次泥石流最大堆积危险范围39902m2,最大堆积长度284m,最大堆积厚度4.32m。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一是在滑坡崩塌处进行加固,采取沟岸护坡等措施;二是在沟谷上游修建谷坊、拦挡坝,以降低流速,削减泥石流能量和规模。
|
|
|
|
1 |
韩恒悦,李昭淑,黄亦斌,李玉明,陈永庆,王峰,米丰收;秦岭、巴山地区山地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以陕西柞水踩玉河流域山地自然灾害为例[J];灾害学;1995年01期 |
2 |
杜榕桓
,李鸿琏
,唐邦兴
,章书成;三十年来的中国泥石流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5年01期 |
3 |
刘希林;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0年01期 |
4 |
廖谦,倪晋仁,曲轶众,章书成;阵性泥石流运动与堆积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Ⅱ.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0年04期 |
5 |
谢洪,刘世建,钟敦伦;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3期 |
6 |
黄诗峰,徐美,陈德清;GIS支持下的河网密度提取及其在洪水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4期 |
7 |
谢洪,韦方强,李泳,陈晓清,崔鹏;1999年委内瑞拉阿维拉山北坡入海型泥石流[J];自然灾害学报;2002年01期 |
8 |
王士革;山坡型泥石流的危害与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9年03期 |
9 |
罗文锋,李后强丁晶,艾南山;泥石流研究中的渗流模型及分形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02期 |
10 |
谢修齐,谢衔光;成昆铁路蒲坝小龙滩泥石流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03期 |
|
|
|
|
|
1 |
孙吉定,张金香,王振亮,顾新庆,毛向红;河北太行山区“96.8”暴雨泥石流灾害考察报告[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2 |
苏鹏程,刘希林,王全才,吕学军;四川丹巴县邛山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及危险度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年01期 |
3 |
陈廷方,崔鹏,刘岁海,侯兰功;矿产资源开发与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
4 |
杨重存,孙冠平;国道212线甘肃段地貌特征与滑坡泥石流关系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
5 |
唐川;黄润秋;黄达;张伟峰;;金沙江美姑河牛牛坝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对工程影响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
6 |
刘希林;倪化勇;赵源;苏鹏程;;四川凉山州美姑县“6·1”泥石流灾害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
7 |
王锡稳,陶建红,冯军,张铁军,刘治国,伏晓红;陇南“5·31”特大泥石流灾害成因分析[J];气象;2004年10期 |
8 |
刘瑞华,祝功武,冯炎基,陈俊鸿;广东清远“97·5·8”飞来寺泥石流重灾机制分析[J];热带地理;1998年03期 |
9 |
第宝锋,陈宁生,谢万银,唐军;罗坝街沟泥石流特征分析[J];山地学报;2003年02期 |
10 |
陈晓清,韦方强,崔鹏,何易平,高传东;云南新平2002-08-14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及防治对策[J];山地学报;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