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垂直形变研究及其构造活动特征
【摘要】:正 地震地质研究已经证明,用大面积精密水准资料分析,研究现代构造活动是可信的,其研究程度取决于施测周期,资料精度以及处理方法。如果研究区构造背景比较清楚,就可以用地壳形变资料研究现代活动以至地震活动的特征。晋冀蒙交界地区由于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一直为地震部门重点研究和监测,认为是具
|
|
|
|
1 |
王秀文,郭跃宏,范雪芳;山西地区近期垂直形变场分析[J];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年02期 |
2 |
于建民,丁平,江在森;滇西地区近期垂直形变场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7年01期 |
3 |
傅国超;北天山山前地带垂直形变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5年03期 |
4 |
王志敏,李廷栋,夏修军,胡卫健,李银海,谢健健;豫北重大垂直形变异常的成因研究[J];华南地震;1997年02期 |
5 |
王双绪,江在森,唐传芬;兰天武地区现今大地垂直形变场演化与地壳运动特征[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5年01期 |
6 |
苏新洲,殷志山,施顺英,夏菁;鄂西地区地形变和地壳稳定性研究[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5年03期 |
7 |
张四新,江在森,王双绪;南北地震带及青藏块体东部垂直形变与地震活动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3年02期 |
8 |
王维远;杨玉光;白琳;;朝阳、金县台站水准观测与地震异常探讨[J];东北地震研究;2009年04期 |
9 |
刘峰;水口水库诱震的环境条件和库区垂直形变特征[J];华南地震;1999年04期 |
10 |
郭良迁,薄万举,杨国华;中国大陆的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及地震活动[J];地震地质;2001年03期 |
11 |
张永岗,方伟;北天山中段近期垂直形变特征研究[J];内陆地震;2004年01期 |
12 |
王在华,孔德锋,宋光甫;断层形变测量资料与辅助温度观测资料相关分析[J];内陆地震;2005年02期 |
13 |
韩月萍;杨国华;董运宏;塔拉;;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特征[J];华北地震科学;2009年01期 |
14 |
陶镒万;;茅山地区垂直形变网的改造和监测能力[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5年04期 |
15 |
王浣;孙东海;;引用概率乘法推算垂直形变观测限差值[J];江苏地质;1988年02期 |
16 |
张义发;标尺误差及其对垂直形变资料的影响[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5年03期 |
17 |
祝意青,丁平,王双绪;北祁连河西地区垂直形变演化特征及地震[J];高原地震;1996年04期 |
18 |
刘峰;水口库区垂直形变分析[J];福建地震;1999年02期 |
19 |
刘峰;闽江水口库区垂直形变与大坝变形和断层活动性初析[J];福建地理;1999年01期 |
20 |
李杰,韩海华,闫德桥,刘敏;沂沭断裂带垂直形变与断层活动特征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