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碰撞成矿论
【摘要】:基于经典的板块构造而建立的成矿理论已日臻完善,完好地解释了增生造山成矿作用及汇聚边缘成矿系统发育机制,但却无法解释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及大陆碰撞带成矿系统。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的详细研究,并与中国秦岭和其它碰撞造山带综合对比,本文系统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简称"大陆碰撞成矿论",初步阐明了大陆碰撞带成矿系统和大型矿床的成矿动力背景、深部作用过程和形成机制。该理论认为,伴随大陆三段式碰撞过程而发育的主碰撞陆陆汇聚环境、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和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是大陆碰撞带成矿系统和大型矿床的主要成矿构造背景。对应于三段式碰撞而在深部出现的俯冲板片断离、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拆沉过程,是导致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异常热能驱动力。伴随三段式碰撞而分别出现的压-张交替或压扭/张扭转换的应力场演变,是驱动成矿系统形成发育的构造应力机制。大陆碰撞产生的不同尺度的高热流、不同起源的富金属流体流、不同级次的走滑-剪切-拆离-推覆构造系统和张性裂隙系统,是形成成矿系统和大型矿床的主导因素。成矿金属在碰撞形成的壳/幔混源高fO2岩浆-热液系统、地壳深熔低fO2岩浆-热液系统、剪切变质-富CO2流体系统以及逆冲推覆构造驱动的区域卤水系统和浅位岩浆房诱发的对流循环流体系统中,伴随成矿金属的积聚与淀积是形成大型矿床的关键机制。"大陆碰撞成矿论"还强调,完整的大陆碰撞过程可以引发三次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一系列标示性的大型矿床:在主碰撞陆陆汇聚成矿期,大陆碰撞引发地壳加厚与深熔,产生富W-Sn壳源花岗岩,形成花岗岩型Sn-W矿床;大陆俯冲板片断离诱发软流圈上涌,产生富金属的壳/幔混源花岗闪长岩,形成岩浆-热液型或叠合型Pb-Zn-Mo-Fe矿床;大陆碰撞从变质地体排挤出富CO2流体,在剪切带形成造山型Au矿,从造山带排泄出建造流体,在前陆盆地形成MVT型Zn-Pb矿。在晚碰撞构造转换成矿期,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诱发壳幔过渡带和富集地幔减压熔融,其岩浆在浅部地壳岩浆房出溶成矿流体,分别形成斑岩型Cu(-Mo-Au)矿床和碳酸岩型REE矿床;深切岩石圈的剪切作用与下地壳变质产生含Au富CO2流体,形成造山型Au矿;逆冲推覆构造驱动地壳流体长距离迁移汇聚、走滑拉分导致流体大量排泄和充填,形成Pb-Zn-Cu-Ag矿。在后碰撞地壳伸展成矿期,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富金属、富水、高fO2埃达克质岩浆浅成侵位和流体出溶,产生斑岩型Cu矿;中上地壳部分熔融层(岩浆房)驱动地热流体系统,在地热区发育热泉型Cs-Au矿,在构造拆离带形成热液脉型Pb-Zn-Sb和Sb-Au矿。
|
|
|
|
1 |
侯增谦;潘小菲;杨志明;曲晓明;;初论大陆环境斑岩铜矿[J];现代地质;2007年02期 |
2 |
阿.格.罗德尼科夫;朱佛宏;;太平洋边缘地壳构造和软流圈的相互关系[J];海洋石油;1987年02期 |
3 |
徐德义,於崇文,鲍征宇;热液成矿系统中一维反应扩散过程的混沌边缘[J];地学前缘;2004年01期 |
4 |
李延平,林振宏,郑建斌,伊三泉,滕玉红,王岫岩;羌塘盆地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2期 |
5 |
毛景文;Franco PIRAJNO;张作衡;柴凤梅;杨建民;吴华;陈世平;程松林;张长青;;天山—阿尔泰东部地区海西晚期后碰撞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特点及可能与地幔柱的关系[J];地质学报;2006年07期 |
6 |
陈健;;咸阳地热田地质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J];陕西煤炭;2009年02期 |
7 |
张德会;浅成热液成矿系统模型研究评述[J];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06期 |
8 |
王京彬;王玉往;周涛发;;新疆北部后碰撞与幔源岩浆有关的成矿谱系[J];岩石学报;2008年04期 |
9 |
尉成臣,赵维峰;钾质火成岩、橄榄粗玄岩与金矿的直接与间接的联系[J];世界地质;1994年02期 |
10 |
闫升好,余金杰,赵以辛,徐志忠,王安建,滕荣丽;藏北美多锑矿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J];地球学报;2004年05期 |
11 |
李俊建,罗镇宽,刘晓阳,徐卫东,骆辉;胶东中生代花岗岩及大型_超大型金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J];矿床地质;2005年04期 |
12 |
袁峰,周涛发,谭绿贵,范裕,岳书仓;新疆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J];中国稀土学报;2005年05期 |
13 |
闫升好;王义天;张招崇;陈柏林;陈文;;新疆额尔齐斯金矿带的成矿类型、地球动力学背景及资源潜力[J];矿床地质;2006年06期 |
14 |
袁峰;周涛发;范裕;谭绿贵;DavidCOOKE;SebastienMEFFRE;王庆民;王卫江;;新疆东天山十里坡自然铜矿化区马头滩组玄武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意义[J];岩石学报;2007年08期 |
15 |
张元厚;毛景文;李宗彦;乔翠杰;张孝民;张向卫;;岩浆热液系统中矿床类型、特征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J];地质学报;2009年03期 |
16 |
王玉往;王京彬;王书来;龙灵利;王莉娟;浦克信;汪树栋;唐萍芝;;新疆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探讨[J];新疆地质;2010年04期 |
17 |
张德全,丰成友,李大新,佘宏全,董英君;紫金山地区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的成矿流体演化[J];地球学报;2005年02期 |
18 |
王义天;毛景文;陈文;杨富全;杨建民;;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成矿作用的构造制约[J];岩石学报;2006年01期 |
19 |
毛景文,李晓峰,李厚民,曲晓明,张长青,薛春纪,王志良,余金杰,张作衡,丰成友,王瑞廷;中国造山带内生金属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探讨[J];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
20 |
毛景文
,胡瑞忠;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