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老微体双壳类的发现及其意义
【摘要】:正 关于双壳类的地质时代延限,前人认为是从奥陶纪或中寒武世至现代。Barrande 和Walcott 将纽约州早寒武世的 Fordilla troyensis 和 Modioloides prisca 等属种作为双壳类描述,但 Ulrich 和 Bassler 认为该属种是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类,而非软体动物门的瓣鳃类(双壳类)。被 Delgado 所描述的葡萄牙下寒武统的“Ctenodonta”也曾在双壳类与甲壳类之间争论。西班牙中寒武统下部的 Lamellodonta simplex Vogel 1962曾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双壳类的种(壳长18mm),但 Pojeta 和 Runnegar (1973)提出,纽约州下寒武统
|
|
|
|
1 |
江锦祥,徐凤山;香港海区双壳类帘蛤科一新种[J];台湾海峡;1992年04期 |
2 |
陈金华,田中均;非海相双壳类江西蛤(Jiangxiella)首次发现于日本[J];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
3 |
陈楚震;;西藏三叠纪双壳类的分布和区系[J];古生物学报;1983年03期 |
4 |
卢宗盛,黄其胜,焦养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世延安组双壳类生态组合[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
5 |
宗海;西藏措勤地区早日垩世双壳类新材料[J];古生物学报;1995年01期 |
6 |
苟宗海,石和;四川龙门山中段地区泥盆纪的双壳类化石[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8年00期 |
7 |
冯伟民;双壳类生长速率,微细结构和化学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简介一种环境监测手段[J];江苏地质;2002年02期 |
8 |
杨守仁
,王新平
,郝维城;广西西部早三叠世双壳类组合[J];地层学杂志;1986年02期 |
9 |
舒凤月,吴小平;淡水壳菜对鄱阳湖区双壳类的感染状况调查[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1期 |
10 |
许人和;和振武;;烟台沿海及其附近地区的螺类和双壳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
11 |
刘月英,张文珍,王跃先;太湖及其周围水域的双壳类[J];动物学报;1980年04期 |
12 |
吴小平,欧阳珊,胡起宇;鄱阳湖的双壳类[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年03期 |
13 |
刘春莲;侏罗纪双壳类动物群的分布与古气候和古地理因素[J];古生物学报;1999年04期 |
14 |
邓道贵,韩丽,张海军;皖北地区的双壳类[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5 |
于非非;余祥勇;王梅芳;周莉;桂建芳;;双壳类的性转换现象及其机理探讨[J];水生生物学报;2007年04期 |
16 |
陈金华;;中国中生代海水进退和双壳类区系[J];地质学报;1982年04期 |
17 |
张仁杰,鄢道平,操小萍,赵明特;广西早、中泥盆世双壳类动物群、生活习性及其沉积环境[J];南方国土资源;1988年03期 |
18 |
白生海;;青海西南部海相侏罗纪地层新认识[J];地质论评;1989年06期 |
19 |
刘洪军,相建海;几种生化信号物质对双壳类催产效应的研究[J];海洋科学;1994年06期 |
20 |
顾知微;中国非海相中生代双壳类与地层的分布及发展[J];中国科学B辑;198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