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的迫切性

李春锋  张旸  
【摘要】:通过对长周期震害及长周期地震动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指出,目前,大多数反应谱的周期还不够长,反应谱所反映的谱形与距离、震级和场地条件的关系还很有限,长周期地震动的研究仍需要不断完善,未来的长周期地震动的研究应注重软土场地的大震远场效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春锋;张旸;赵金宝;唐晖;;台湾集集大地震及其余震的长周期地震动特性[J];地震学报;2006年04期
2 丁伯阳,吕太乙,张树清;石咀山市地貌与反应谱间的关系[J];西北地震学报;1993年02期
3 江近仁,孙景江,陆钦年;以反应谱和功率谱密度函数表征的强震运动的统计特性[J];中国地震;1994年04期
4 吴健,高孟潭;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统计分析[J];中国地震;2004年03期
5 俞言祥,汪素云;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地震的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J];地震;1997年04期
6 徐龙军,谢礼立;场地相关双规准化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7 龙旭,吴斌,欧进萍;抗震结构的阻尼减振效果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1期
8 周雍年,周正华,于海英;设计反应谱长周期区段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9 白可;梁清香;田锦邦;;基于拉格朗日插值法的地震动的模拟[J];山西建筑;2010年28期
10 牛子涛;刘海成;;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发展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11 李家康,宋修海;日本国兵库县南部1995年地震动概况及特点[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12 徐龙军,谢礼立;双规准化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13 张晓志,谢礼立,于海英;地震动反应谱的数值计算精度和相关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6期
14 张石磊;张晓志;;地震动长周期反应谱数值计算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04期
15 唐鸿卿;吴新霞;;频率对爆破地震反应谱的影响[J];爆破;2008年04期
16 徐国栋;史培军;周锡元;;基于目标反应谱和包线的地震动合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1期
17 汪梦甫,尹华伟,周锡元;从反应谱求功率谱的精确方法及其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18 李大华;水平向包络地震反应谱的统计分析[J];中国地震;1990年01期
19 李大华,芦敏,刘春厚;海洋平台冰力反应谱数值算法的研究[J];海洋工程;1993年04期
20 蔡长青,沈建文;采样率不足引起的反应谱计算误差[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言祥;汪素云;胡聿贤;;用宽频带数字记录计算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2 彭凌云;周锡元;李小军;;地震加速度时程移动阻尼窗傅里叶变换与反应谱[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3 连海宁;林卫勇;胡进军;;Ⅰ_1建筑场地反应谱参数取值探讨[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4 谢伟平;徐劲;左鹏飞;;移动荷载作用下轨道系的反应谱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5 陈培善;李保昆;白彤霞;梁静;;反应谱对构造环境应力场的依赖性[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赵凤新;刘爱文;;地震动功率谱与反应谱的转换关系[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钱胜国;王文辉;;爆破震动作用结构动力响应反应谱问题[A];第七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辛娅云;;竖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性[A];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蔡长青;沈建文;;整体逼近的反应谱拟合技术[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10 李伟;朱昌保;;场地条件对建设工程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言祥;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刘春城;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三维地震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许谋奎;空间变化地震动下变形敏感大跨度结构响应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4 肖明葵;基于性能的抗震结构位移及能量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彭凌云;地震动随机模型及结构响应控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6 岳茂光;场地—结构体系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孙晓丹;强地震动场估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孙晓丹;强地震动场估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庄海洋;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10 徐强;混凝土重力坝动力系统的可靠性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华;中国国家大剧院结构抗震动力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2 郭华;高层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3 张洪金;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的力学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曹建华;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荷载转换及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齐微;随机特性在地震动反应谱与强震地面运动模拟中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6 安自辉;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强震记录选择[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7 李晓莉;抚顺永安桥的地震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姚晓飞;钢桁架悬索黄河大桥力学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董娣;非比例阻尼线性系统的复振型分解方法[D];河北理工学院;2002年
10 陈子雄;小波变换与希尔伯特—黄变换在结构抗震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供稿;桥梁工程建设[N];中国建设报;2001年
2 李鼎培;电梯抗震引起关注[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3 张石革;向滥用抗生素说NO[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高丽 汤璇;地震,在考验城市[N];广东建设报;2003年
5 曾育峻;抗癫痫新药合理应用[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6 李佳;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设计通过鉴定[N];中华建筑报;2005年
7 顾焕良 记者 赵蕴颖;518米绿地中心工程抗震标准高[N];大连日报;2010年
8 龚进;中美结构设计的差异[N];建筑时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