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的迫切性
【摘要】:通过对长周期震害及长周期地震动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指出,目前,大多数反应谱的周期还不够长,反应谱所反映的谱形与距离、震级和场地条件的关系还很有限,长周期地震动的研究仍需要不断完善,未来的长周期地震动的研究应注重软土场地的大震远场效应。
|
|
|
|
1 |
李春锋;张旸;赵金宝;唐晖;;台湾集集大地震及其余震的长周期地震动特性[J];地震学报;2006年04期 |
2 |
丁伯阳,吕太乙,张树清;石咀山市地貌与反应谱间的关系[J];西北地震学报;1993年02期 |
3 |
江近仁,孙景江,陆钦年;以反应谱和功率谱密度函数表征的强震运动的统计特性[J];中国地震;1994年04期 |
4 |
吴健,高孟潭;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统计分析[J];中国地震;2004年03期 |
5 |
俞言祥,汪素云;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地震的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J];地震;1997年04期 |
6 |
徐龙军,谢礼立;场地相关双规准化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
7 |
龙旭,吴斌,欧进萍;抗震结构的阻尼减振效果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1期 |
8 |
周雍年,周正华,于海英;设计反应谱长周期区段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
9 |
白可;梁清香;田锦邦;;基于拉格朗日插值法的地震动的模拟[J];山西建筑;2010年28期 |
10 |
牛子涛;刘海成;;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发展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
11 |
李家康,宋修海;日本国兵库县南部1995年地震动概况及特点[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12 |
徐龙军,谢礼立;双规准化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
13 |
张晓志,谢礼立,于海英;地震动反应谱的数值计算精度和相关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6期 |
14 |
张石磊;张晓志;;地震动长周期反应谱数值计算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04期 |
15 |
唐鸿卿;吴新霞;;频率对爆破地震反应谱的影响[J];爆破;2008年04期 |
16 |
徐国栋;史培军;周锡元;;基于目标反应谱和包线的地震动合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1期 |
17 |
汪梦甫,尹华伟,周锡元;从反应谱求功率谱的精确方法及其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
18 |
李大华;水平向包络地震反应谱的统计分析[J];中国地震;1990年01期 |
19 |
李大华,芦敏,刘春厚;海洋平台冰力反应谱数值算法的研究[J];海洋工程;1993年04期 |
20 |
蔡长青,沈建文;采样率不足引起的反应谱计算误差[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