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蒙交界地区强震前的电场异常
【摘要】:分析了晋冀蒙交界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电场变化,发现各台异常具有如下相似特征:1)异常形态绝大部分为阶变类型,即突升(或突降)-转平-突降(或突升)型;2)异常具有非常明显的短临特征,统计的10次异常中有9次在震前1个月内存在异常;3)异常的持续性,即地震发生后异常持续一段时间就突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同震结束的现象较少;4)单测向异常,即强震前一般只在台站的1个测向出现异常,文中研究的异常信息多出现在NW或EW方向,与震中方位有关;5)异常幅度与震级及震中距密切相关。最后,通过与水位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这类异常与地下流体的运移关系密切。
|
|
|
|
1 |
王怀忠,梁宝芹,刘卫林,安振月;多信息多参数反演技术在板南地区的应用[J];新疆地质;2004年02期 |
2 |
伍春相;;新丰江中心地震台地电均方差异常探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3 |
赵玉林,卢军,张洪魁,钱卫,钱复业;电测量在中国地震预报中的应用[J];地震地质;2001年02期 |
4 |
安海静,赵家骝,赵和云,刘宝勤;松山台地电场的自然电位异常[J];地震;2004年03期 |
5 |
王伟男;;岩心渗透率对地层过滤电位影响的实验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6 |
欧阳健,马宗援,史全胜,肖文越;用图像识别方法分析沉积相的可能性[J];测井技术;1984年02期 |
7 |
仇勇海;对“硫化矿床上自然电位的电化学机制”一文的商榷[J];地质与勘探;1984年09期 |
8 |
赵发展,戚洪彬,王赟;地层水矿化度检测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3期 |
9 |
闫义,陈永生,李自安;钢套管井自然电位测井方法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2期 |
10 |
吕晓健,高战武,吴昊;大同和张北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对比研究[J];地震;2004年04期 |
11 |
张彦林;张德权;付东林;;利用电测井方法划分咸淡含水层[J];勘察科学技术;2007年01期 |
12 |
徐辉;白亚平;康庆强;姚军;燕明芝;;岷县5.2级地震前兆异常分析[J];高原地震;2007年03期 |
13 |
;一口超深井的测井工作介绍[J];石油物探;1976年04期 |
14 |
袁宁,聂小春,聂在平;自然电位测井的定量分析与应用研究[J];测井技术;1999年01期 |
15 |
孙灵芬,秦菲莉,陈继超;低矿化度复杂地层水剖面的测井解释方法探讨[J];断块油气田;1999年05期 |
16 |
许令周;概率成像方法在自然电位测井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5年01期 |
17 |
苏树朋;;张北6.2级地震及大同5.6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异常[J];华北地震科学;2007年04期 |
18 |
孙卫斌;裘慰庭;何展翔;;自然电位场的振动激励效应(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8年02期 |
19 |
田勇;;大同地震台[J];山西地震;2008年01期 |
20 |
车兆宏,范燕;成组活动强震跨断层形变前兆相似性特征[J];地震;2000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