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计算中基于软件架构的自适应性方法研究
【摘要】:网格应用必须不断地动态适应变化的环境。在许多情况下,适应性在每个应用基础上是以专案化的方式实现的,条件或环境一旦改变,原来的适应机制就会无效。文章描述了使适应性一般化的软件机制,以便运用一个越过应用的适应性框架实现适应性。这个框架利用系统的软件架构模型去分析应用是否需要这种适应性,并允许将修复代码写入架构模型的上下文中,然后传递到运行系统。
|
|
|
|
1 |
王宏;;SOA:软件架构新生代[J];金融电子化;2004年11期 |
2 |
贺小箭,尤晋元,薛广涛;基于P2P网格的视频点播自适应性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12期 |
3 |
桂小林,钱德沛;基于Internet的网格计算模型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10期 |
4 |
王铮,吴兵;GridGIS——基于网格计算的地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3年04期 |
5 |
刘永进,王旭辉;从WWW到GGG时代—第三代Internet应用[J];邯郸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
6 |
汤宏斌,陶洋;下一代Internet技术——网格计算[J];通信技术;2003年11期 |
7 |
郑玮;;网格不是买的[J];每周电脑报;2003年04期 |
8 |
刘梅;;2003,网格年[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年48期 |
9 |
史士英,刘法胜,刘兰风;网格计算与安全策略[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0 |
董德民;网格技术给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带来的挑战[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03期 |
11 |
叶小岭;张颖超;高连军;;网格技术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S3期 |
12 |
;未来冲击波 网格数据库[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7年11期 |
13 |
丁亮;;网格技术的探讨[J];网络与信息;2008年12期 |
14 |
韩光法,王汝传,徐小龙;网格计算环境下基于移动代理资源管理模型的研究[J];光电技术应用;2003年05期 |
15 |
李秀焕
,刘怀亮
,刘怀春;网格计算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J];今日科技;2003年05期 |
16 |
宋丽华,王海涛;中间件技术与网格计算[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年11期 |
17 |
冰原;;网格争论不休[J];每周电脑报;2004年10期 |
18 |
;网格取悦追求效率的企业[J];每周电脑报;2004年11期 |
19 |
涧;;大型计算机遭遇敌手 Oracle 10g:网格计算的基础架构[J];数码世界;2004年06期 |
20 |
方莉英;网格技术的研究方向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