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

钱维宏  符娇兰  张玮玮  林祥  
【摘要】: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通过中国近40年来的温度极值和降水极值事件的分析认识到全球增暖和区域环流异常决定着气候极值事件的分布格局。与全球增暖相联系的是:我国微量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我国北方寒潮事件显著减少,冷夜和冷日的减少与暖夜和暖日的增多并存,以及极端强降水有增多的趋势。与东亚季风气流和西风带气流异常对应的我国有效降水在区域分布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涝南旱”从1970年代末转型为“南涝北旱”,与华南的偏干一起形成了东部季风区降水从华南、长江到华北的“-、+、-”异常分布型,但华南在1991年出现了转湿的突变;东北和西北先后从1983年和1987年前后转为暖湿气候。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一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王国萍;杨伦;刘某承;李志东;何思源;闵庆文;;地方知识在社区的极端气候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基于游牧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1年04期
2 若饴;;多国极端气候险的法治设计[J];检察风云;2021年18期
3 安洁;付博;李玮;彭思源;李本纲;;东亚地区典型极端气候指标未来预估及高温下人口暴露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05期
4 陈亚宁;王怀军;王志成;张辉;;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7年01期
5 郝元磊;辛家训;周子蒙;;潍坊市极端气候状况下的应对措施[J];山东水利;2017年05期
6 杜富林;丽丽;杜娅茹;;牧民对极端气候风险的感知与适应对策实证研究——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牧户调查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9期
7 姚润丰;今年全国极端气候频繁发生[J];生态经济;2004年07期
8 葛咏;李强子;凌峰;张源;姚永慧;刘庆生;董文;吴骅;李毅;任周鹏;;“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区域极端气候风险评价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02期
9 徐冰;;岁末盘点之——2012极端气候[J];今日科苑;2013年02期
10 周玉科;高琪;;1960~2012年青藏高原极端气候指数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17年02期
11 任国玉;封国林;严中伟;;中国极端气候变化观测研究回顾与展望[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年04期
12 徐用兵;雷秋良;周脚根;张亦涛;武淑霞;翟丽梅;王洪媛;李影;刘宏斌;;1960—2015年云南省极端气候指数变化特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年11期
13 王新博;王龙;杨荣赞;丁艳萍;;丽江极端气候指数的长期变化特征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年07期
14 郑玉萍;高路;张江燕;朱芸;;福州市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15 黄维;杨春友;张和喜;毛玉姣;王永涛;;贵州省极端气候时空演变分析[J];人民长江;2017年S1期
16 闫可铭;;盘点2012年极端气候[J];地理教育;2013年03期
17 韩会庆;张娇艳;苏志华;陆艺;;2011-2050年贵州省极端气候指数时空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力梅;钟雪平;张丽;林轶琦;;深圳市综合极端气候指数趋势浅析[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6 东亚气候变异与极端事件及其预测[C];2016年
2 张萌;于海鹏;魏韵;黄建平;;1.5℃和2℃温升目标下东亚和中亚极端气候的变化[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3 王绍武教授学术思想暨气候科学前沿研讨会[C];2018年
3 徐荣崇;;台湾气候变迁调适素养之建构与内涵[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5年
4 张燕燕;吉志红;安晋森;;近50年来三门峡市降水气温变化特征及极端气候分析[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5 季劲钧;黄玫;;中国地表通量对全球增暖的响应[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系统模式发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罗德海;刁一娜;;全球增暖和阻塞活动[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王元丰;韩冰;;极端气候事件对桥梁安全性的影响分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江志红;崔妍;陈威霖;;基于统计降尺度的江淮流域极端气候的模拟及其预估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9 王勇;沈新勇;李清泉;;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严蜜;钱永甫;;全球增暖背景下我国降水量的变化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术艳;CWRF在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2 曲毅;极端气候灾害条件下路网失效性评估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阿里(ALI, FARHA);关于调查天气和极端气候变化对于贫困相关需求和消费影响的实证论文[D];山东大学;2020年
4 万仕全;中国降水与温度极值的时空分布规律模拟[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白盛楠;基于大数据的大湾区极端气候成因及其影响的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2 赵鹏林;青藏高原极端气候及植被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3 王智;深圳市植被动态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4 唐瑜聪;深圳市极端气候时空特征及其灾害风险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5 杨柳;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雨型的划分及成因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6 韩丹丹;黄土高原植被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0年
7 谢星旸;中国冬季极端低温特征及其在全球增暖1.5℃与2℃下的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8 李渊;1951-2014年中国冬季暖日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全球增暖减缓前后的对比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9 李磊;全球增暖背景下吉林省西部气候变化特征[D];兰州大学;2017年
10 王涛;全球增暖1.5℃和2.0℃下El Ni(?)o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11 王善波;利用稳健中值方法研究近50年内蒙古极端气候[D];扬州大学;2012年
12 江丹;江西省极端气候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及预估[D];南昌工程学院;2020年
13 于秀晶;吉林省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异常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14 王金杰;京津冀极端气候时空演变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D];河北工程大学;2021年
15 杨帆;区域气候背景下流域极端气候与水文事件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易蓉蓉;50年内长江流域极端气候可能增加[N];科学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马静璠;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在深时极端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N];四川科技报;2021年
3 记者 唐凤;极端气候将使啤酒更加昂贵[N];中国科学报;2018年
4 记者 朱旌;去年全球极端气候造成3300亿美元损失[N];经济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赵晓妮;升温1.5℃或2℃,非洲是否将面对更严峻的极端气候风险?[N];中国气象报;2018年
6 记者 吴越 通讯员 林雯;极端气候研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N];中国气象报;2016年
7 侯丽 编译;人为极端气候趋势将加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8 记者 宋斌;2012年全球极端气候现象频发[N];光明日报;2012年
9 记者 邵自平 张金慧;中国应对极端气候战略高级圆桌会议召开[N];中国水利报;2011年
10 ;极端气候日益增多 农业农村如何应对?[N];农民日报;2010年
11 南方日报记者 林亚茗 赵杨 实习生 赵琦玉;建立应对极端气候防救灾合作机制[N];南方日报;2010年
12 记者 宋冰;极端气候频发,是否纯属巧合?[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3 孙晓素谢思佳 王雨吟;极端气候频发拷问预警机制[N];南方日报;2008年
14 记者 朱广青;气象专家谈近期极端气候[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5 本报记者  张尚武;高度重视防御极端气候灾害[N];湖南日报;2006年
16 本报驻美国记者 陈丽丹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任彦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志伟;极端气候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发展[N];人民日报;2016年
17 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省委党校教授 段华明;理性科学应对极端气候现象[N];南方日报;2013年
18 记者 苗青;主汛期来临 我区多项措施应对极端气候[N];呼和浩特日报(汉);2020年
19 每经记者 李彪;中国气象局答每经问:未来极端气候频次可能偏高,但短期内不可持续[N];每日经济新闻;2020年
20 新华社记者 叶书宏;极端气候“扎堆”减灾要有新招数[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