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风沙流结构特性及其意义
【摘要】:通过砾质戈壁风沙流野外实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戈壁风沙流结构具有与沙漠风沙流完全不同的风沙流特征,戈壁风沙地表的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其表面风沙流输沙量高度分布表现出独特的"象鼻"效应,在一定高度处呈现最大值,并随风速的增加而增高。该"象鼻"效应导致戈壁风沙流结构特征值λ远大于1,不论风速多大,风沙流都处于未饱和状态的非堆积搬运状态。这种特殊性质比较清楚地解释了敦煌莫高窟千年来不被沙山埋没的谜底。并且在风沙防治工程实践中,采用砾石压沙措施,构造类似与砾质戈壁的下垫面,人工促使风沙流结构呈现"象鼻"形状,可使防沙工程达到理想的输导作用。
|
|
|
|
1 |
邹学勇,董光荣,王周龙;戈壁风沙流若干特征研究[J];中国沙漠;1995年04期 |
2 |
张克存,屈建军,俎瑞平,方海燕;戈壁风沙流结构和风速廓线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1期 |
3 |
朱平,蒋瑞宾;绿洲、沙漠及戈壁边界层特征对比分析[J];气象;1996年03期 |
4 |
;走进阿拉善大戈壁专家视点[J];人与生物圈;2008年Z1期 |
5 |
王介民,刘晓虎,马耀明;HEIFE戈壁地区近地层大气的湍流结构和输送特征[J];气象学报;1993年03期 |
6 |
赵璇;戈壁葡萄的建园技术与管理[J];中国沙漠;1999年03期 |
7 |
胡茂中,姚宁平,殷新胜;泡沫钻探技术在戈壁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年04期 |
8 |
张强,王胜,卫国安;西北地区戈壁局地陆面物理参数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
9 |
张建英,贾龙,于有志;戈壁琵甲(鞘翅目:拟步甲科)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0 |
刘宏谊;杨兴国;张强;王润元;王胜;王鹤龄;张凯;;敦煌戈壁冬夏季地表辐射与能量平衡特征对比研究[J];中国沙漠;2009年03期 |
11 |
邓春艳;蔡希玲;;西部戈壁区地震数据噪声分析与压制技术[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1期 |
12 |
马世威;风沙流结构的研究[J];中国沙漠;1988年03期 |
13 |
;兰新线玉门段戈壁风沙流地区铁路沙害的治理[J];中国沙漠;1992年02期 |
14 |
屈建军,董光荣,文子祥,张伟民,胡世雄;敦煌莫高窟的风沙危害与防治问题[J];中国科学D辑;1997年01期 |
15 |
何绍芬;风沙流结构研究的敏感领域[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16 |
柳本立;张伟民;刘小宁;张国彬;邱飞;詹洪涛;;莫高窟顶戈壁偏东风作用下输沙率变化的观测研究[J];中国沙漠;2010年03期 |
17 |
成婴;说不旧的戈壁[J];世界博览;2004年01期 |
18 |
张子燕;闲话戈壁[J];人与生物圈;2001年01期 |
19 |
刘绍荣;;风戈壁怪兽之谜[J];西江月;2005年10期 |
20 |
И.П.格拉西莫夫,王乃樑
,陈静生
,陈传康;戈壁荒漠[J];地理学报;195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