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干旱指标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展望

袁文平  周广胜  
【摘要】:干旱作为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尽管关于干旱和干旱指标已有大量研究,但是由于干旱自身的复杂特性和对社会影响的广泛性,干旱指标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地域和时间范围内,难以准确反映干旱发生的内在机理。为此有必要对干旱定义及国内外主要的干旱指标加以综述和评价,为干旱的监测和评估,特别是为全球变化中的气候—植被关系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将干旱分为4种类型: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并对当前国内外主要的干旱指标进行介绍,指出了其适用范围,并在归纳现有干旱指标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干旱指标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E.O.oladipo;鞠笑生;;三种干旱指标的比较分析[J];气象科技;1987年05期
2 陈斌;;福建省干旱指标体系研究[J];人民珠江;2005年06期
3 冯平,李绍飞,王仲珏;干旱识别与分析指标综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年07期
4 邹仁爱,陈俊鸿;干旱预报的研究进展评述[J];灾害学;2005年03期
5 陈仲全;;干旱指标及兰州的干旱规律[J];甘肃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年04期
6 冯晓晶;邸瑞琦;白美兰;;内蒙古地区干旱灾害监测气象服务及应注意的问题[J];内蒙古气象;2006年03期
7 朱炳瑗,谢金南,邓振镛;西北干旱指标研究的综合评述[J];甘肃气象;1998年01期
8 袁文平,周广胜;干旱指标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9 朱自玺,刘荣花,方文松,王友贺;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星敏;王钊;刘安麟;;陕西省干旱遥感监测业务化及应注意的问题[J];气象;2005年12期
11 钱云平,林银平,张美丽;黄河流域农业干旱特征研究[J];人民黄河;1996年06期
12 韩海涛;胡文超;陈学君;王乃昂;李钢;;三种气象干旱指标的应用比较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1期
13 梁才贵;;模糊数学在广西干旱分析中的应用[J];广西水利水电;1993年02期
14 庄锡潮,张文坚,王镇铭;浙江省严重干旱灾情评估方法和研究[J];浙江气象科技;2000年04期
15 李有宏;董立新;白彦芳;;三种干旱指标应用对比分析[J];青海气象;2003年02期
16 邵华木;安徽省池州地区干旱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17 张月华;耿燕;;乌鲁木齐地区一种新的干旱指标的探讨[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年06期
18 田宏,徐崇浩,彭骏,陈文秀;四川盆地干旱动态评估指标的研究[J];气象;1998年04期
19 梁春成,梁云,陈洁,孙长东;天然草场牧草干旱指标探讨[J];中国农业气象;1999年03期
20 景毅刚,刘安麟,张树誉,李星敏,邓风东,王钊,卓静;陕西省干旱评价和预警系统[J];陕西气象;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毅刚;杜继稳;张树誉;;陕西省干旱综合评价预警研究[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胡晓黎;杨荣旺;赵世发;瑚成英;;商洛山区干旱指标确定及成因分析[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杰;张强;赵宏;张平兰;;定量遥感反演作物水势的原理及其应用探讨[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赖良魁;;带频率干旱等级与干旱指标的探讨[A];福建省第十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泽新;张琳;王桂兰;;半个世纪来德州市干旱分析及防御措施[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陈国保;;玉林市近50年来干旱的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杨扬;张建云;陆桂华;吴炳方;周国良;戚建国;王琳;;全国旱情监测预测系统简介[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8 张旭晖;高苹;王颖;;冬季干旱对江苏农业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李菁;;2009~2010年广西夏秋冬春连旱应急服务探讨[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夏佰成;;重庆市干旱综合监测预测和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荣花;河南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析与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2 卓义;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干旱灾害监测、评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许继军;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4 张伟东;农业干旱模型的建立与应用[D];沈阳农业大学;1993年
5 张丹;区域旱情中长期预报及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程静;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峰;山东省抗旱预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顾春慧;大圳灌区干旱风险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3 苗正伟;宝鸡峡灌区气象干旱特性分析及预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孙丽;构建北京地区遥感旱情监测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赵福年;红壤区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的建立及使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周祥林;太湖流域干旱特征非参数统计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7 成福云;关中灌区干旱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抗旱措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8 赵旭春;中国北方干旱区干旱指标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郭晶;广东省干旱动态监测及其影响定量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0 王艳玲;区域干旱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访谈专家 王劲松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干旱评估与预警监测的现实图景[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晓领;你对干旱认识有多少?[N];辽宁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杨梅菊 通讯员 郭战峰;华北黄淮西北局地气象干旱持续[N];中国气象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赖敏;近期气象干旱呈四大特点[N];中国气象报;2009年
5 记者 王德民 倪永强;加强重大干旱事件预警和应急[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记者 郭起豪;西南部分地区气象干旱严重[N];中国气象报;2010年
7 记者 李志峰 实习生 叶煜;我市各地已摆脱气象干旱[N];重庆日报;2010年
8 记者 孙欣欣;3个月仅一场“透雨”[N];汕头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冯君;奏响春耕备耕协奏曲[N];中国气象报;2010年
10 记者 王素琴 通讯员 郭战峰;西南气象干旱呈三大特点[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