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南红色风化壳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富含铁铝氧化物的红色粘土的成因、分布及其所形成的土壤,并论述了第四纪红色风化壳的时代划分问题。
|
|
|
|
1 |
管后春;李运怀;杨西飞;;2.5Ma以来古气候环境演变代用指标研究进展[J];安徽地质;2008年01期 |
2 |
梁丹丹;张兆干;;贵州土地石漠化原因及防治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
3 |
肖智政,刘宝琛;残积红粘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
4 |
戴继;王铁宏;高广运;刘小敏;张季超;;由压缩试验分析砾质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特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
5 |
李全莲;王宁练;武小波;蒲健辰;张春文;贺建桥;;青藏高原玉珠峰冰川和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坑中的环境记录[J];冰川冻土;2011年01期 |
6 |
来红州,莫多闻,李新坡;洞庭盆地红土地层中网纹的成因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7 |
黄芮;陈剑平;李会中;张晨;张文;徐佩华;;基于φ值粒度成分分析的泥石流动力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1期 |
8 |
侯卫生;陈国能;庄文明;彭卓伦;孟凡强;张澄博;张柯;;西淋岗第四系断层探测及活动性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3期 |
9 |
冯志刚,王世杰,刘秀明,孙承兴;碳酸盐岩风化壳母岩的不均一性:来自粒度分析的证据[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10 |
向芳,朱利东,王成善,李永昭,杨文光;长江三峡阶地的年代对比法及其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
|
|
|
|
1 |
黎青宁;红土问题——红土工程地质研究座谈会述评[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6年06期 |
2 |
向春尧;网纹红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和地基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5年03期 |
3 |
吴锡浩,徐和聆,蒋复初,邓寄温,肖华国,赵志忠,殷伟德;长江中下游地区网纹红土中撞击事件记录的首次发现与初步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95年04期 |
4 |
于振江,黄多成;安徽省沿江地区网纹红土和下蜀土的形成环境及其年龄[J];安徽地质;1996年03期 |
5 |
胡焕校;魏涛;晏露超;唐喜青;;原状网纹红土的蠕变特性及模型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
6 |
曲永新
,赵希涛
,汪集旸;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保存的地质条件[J];地质科学;1976年01期 |
7 |
王春林;;湖南第四系蠕虫状网纹红土的成因及其对新构造运动研究的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6年01期 |
8 |
张金城;;抚河中游地区几个地貌第四纪地质问题[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9 |
顾延生,李长安,章泽军;植硅石分析在第四纪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1997年04期 |
10 |
尹秋珍;郭正堂;;中国南方的网纹红土与东亚季风的异常强盛期[J];科学通报;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