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亚洲季风区积云降水和层云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可能成因分析

杜振彩  黄荣辉  黄刚  陈际龙  
【摘要】:本文利用最近12年的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资料,分析了亚洲季风区积云降水和层云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多年平均角度看,亚洲季风区积云降水和层云降水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出随纬度变化的特征:25°N以北的副热带季风区以层云降水方式为主,其所占比例在50%以上,而且表现为由南向北层云降水比例逐渐增加的特征;25°N以南的较低纬度地区则以积云降水为主,其比例在55%左右,而且表现为全区比较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积云和层云降水观测数比例的空间分布表明整个亚洲季风区降水云系以层云为主(层云平均占60%以上)。在季节时间尺度上,东亚季风区特别是25°N以北的副热带季风区,积云降水和层云降水都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季节变化标准差都在10%以上):冬季以层云降水为主,所占比例在85%左右,随着夏季的到来和季风雨带的向北推进,层云降水比例逐渐减小而积云降水比例逐渐增加,并在7、8月份层云降水比例达到最低值55%左右而积云降水比例达到最高45%左右,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层云降水比例又逐渐增加而积云降水比例逐渐降低并恢复到冬季的状态;南亚季风区以及东亚季风区25°N以南的热带季风区,积云降水和层云降水季节变化特征不太显著(季节变化标准差在3%左右):一年四季都以积云降水为主,其比例在50%~65%之间变化。并且,本文从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对上述积云降水和层云降水的时空分布成因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亚洲季风区积云降水和层云降水的时空分布主要受季风环流的风场垂直切变动力因子所支配,而温度、水汽、相当位温和对流有效位能等热力因子对积云降水和层云降水的强度和范围及其持续时间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并且这些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对积云降水和层云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影响存在一个阈值标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杜振彩;黄荣辉;黄刚;陈际龙;;亚洲季风区积云降水和层云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可能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2011年06期
2 许焕斌;田利庆;段英;;关于积云增雨和实施方案的探讨[J];气象科技;2005年S1期
3 杜祥庭;王明康;;积云化学模式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4 孔凡铀,黄美元,徐华英;冷水面对积云的影响——数值试验[J];大气科学;1987年02期
5 周晓平,李兴生,张耀科,龚增锦;积云发展问题的数值试验[J];气象学报;1964年04期
6 林文实,陈辉,徐华英,黄美元;积云团对大气层结影响的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2000年05期
7 谢德寿;;积云数值模拟人工催化作业条件[J];湖北气象;1993年03期
8 黄美元,徐华英,吉武胜;积云并合及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年02期
9 王德元;谈谈高原上的堡状云和积云[J];气象;1977年07期
10 胡志晋;积云形成暖雨的条件[J];气象学报;1979年03期
11 樊明月;牛生杰;雷恒池;张云;吴玉霞;;初始扰动对积云发生发展影响的数值模拟[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3期
12 付丹红;郭学良;;积云并合在强对流系统形成中的作用[J];大气科学;2007年04期
13 万蓉,李盾,徐永和;利用二维积云模式对一次积云降水微物理过程的模拟[J];湖北气象;1999年02期
14 徐家骝,李静兰,RogerF.Reinking;夏季热带积云内部结构的分析[J];气象科学;1994年03期
15 孔凡铀,黄美元,徐华英;冰相过程在积云发展中的作用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1年09期
16 孔凡铀;低层环境风场对积云模拟的作用[J];应用气象学报;1992年01期
17 胡志晋,蔡利栋;积云暖雨过程及其盐粉催化的参数化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1979年04期
18 萨克斯;汪永起;;美国佛罗里达大面积积云试验所用的碘化银焰弹的特性[J];气象科技;1979年04期
19 平凡,高守亭;短期气候模式中积云参数化方案的选取及其效能的检验[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3期
20 张秀峰,张自国;积云一维数值模式敏感性及动力催化数值试验研究[J];内蒙古气象;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树江;王建捷;宫福久;;一次东北冷涡中积云发展过程的数值模拟[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专题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付丹红;郭学良;;积云并合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科技进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徐永和;朱吉义;吴涛;;湖北夏季暖积云宏微观特征及作业催化指标的研究[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4 徐永和;朱吉义;吴涛;;湖北夏季暖积云宏微观特征及作业催化指标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耿素江;王建捷;宫福久;陈宝君;周德平;;一次东北冷涡中积云特征的数值模拟[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地球气候和环境系统的探测与研究”分会论文集[C];2003年
6 寇书盈;孟辉;贾惠珍;秦凤芝;;积云内对流场与方位切变的初步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7 卢志贤;李昀英;方乐锌;;中国及周边海域对流云的水平和垂直尺度[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2 青年论坛[C];2016年
8 孟辉;寇书盈;贾惠珍;胡玲;;用积云成雨机制分析2000年8月2日增雨作业[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专题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杨梅;李玉林;;利用云图资料分析江西夏季对流云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季永平;王丽琼;左瑞亭;陈猛;;不同积云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地表热力性模拟[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 干旱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C];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海虹;暖性积云滴谱生长及人工催化的数值模拟[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凌;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天空积云越少[N];科技日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