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
【摘要】:本文基于实时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研究了MJO对中国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JO的活跃中心从印度洋进入西太平洋,华南地区的降水由偏多转为偏少。最显著的降水正负异常分别位于第4位相和第7位相,其区域平均的最大正负异常值相对于气候平均值的变化约为17%和11%。与降水异常相对应,大尺度背景场,如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水汽和垂直速度也发生了季节内变化。当MJO的活跃中心位于印度洋(第4位相),副高加强西伸,华南地区的水汽增加,上升运动亦加强,降水偏多。当MJO的活跃中心位于西太平洋(第7位相),副高减弱东撤,华南地区的水汽减少,上升运动亦减弱,降水偏少。
|
|
|
|
1 |
吕兆欢;我区前汛期环流特征及预报思路[J];广西气象;1981年03期 |
2 |
吴恒强;引发前汛期桂北雨量特多的阈值分析[J];广西气象;1997年01期 |
3 |
王静渊,余勇;物理因子统计暴雨预报方法前汛期业务试验[J];广东气象;1996年02期 |
4 |
郑彬;谷德军;李春晖;林爱兰;梁建茵;;华南前汛期的锋面降水和夏季风降水II.空间分布特征[J];大气科学;2007年03期 |
5 |
黎伟标;杜尧东;王国栋;吴美双;许吟隆;;基于卫星探测资料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对降水影响的观测研究[J];大气科学;2009年06期 |
6 |
张曙,林运源,朱永兵;近两年粤北前汛期强降水回波特征浅析[J];广东气象;2002年02期 |
7 |
曾琮,谢宝永;清远市前汛期24小时暴雨预报[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4年05期 |
8 |
马慧,王谦谦,徐宁军,陈桢华;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9 |
吴滨,蔡学湛;用典型相关分析预测福建前汛期降水[J];气象科技;2005年01期 |
10 |
高绍凤,罗会邦;1994年前汛期广东区域水汽输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
11 |
苗春生;吴志伟;何金海;池艳珍;;近50年东北冷涡异常特征及其与前汛期华南降水的关系分析[J];大气科学;2006年06期 |
12 |
肖明坤,廖毓旺,文敏;珠海市前汛期大暴雨预报系统介绍[J];广东气象;1999年S1期 |
13 |
强学民;;关于华南“前汛期”的英文翻译[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8年01期 |
14 |
林巧美;MICAPS平台在前汛期暴雨预报中的作用[J];广东气象;2002年02期 |
15 |
梁云,周惠文;南宁前汛期强雷雨大风天气6~12小时预报初探[J];广西气象;1997年S1期 |
16 |
章达华;沈永生;刘建国;廖大亮;刘玉;章达宾;杨远航;官晓东;庄宏萍;王庆锋;;三明市前汛期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其预报模型[J];水利科技;2011年01期 |
17 |
章达华;沈永生;刘建国;邱赠东;刘玉;官晓东;高丽娥;余春华;谢庆荣;王珊珊;;三明市前汛期地质灾害与强降水的关系及其预报[J];暴雨灾害;2011年02期 |
18 |
吴恒强,张爱华,覃武,蒋伯仁;南半球大气环流、南极海冰对广西区前汛期降雨的影响[J];广西气象;1998年01期 |
19 |
朱玲;湛江市前汛期总降雨量分析[J];广东气象;2000年02期 |
20 |
林爱兰;广东前汛期月降水异常的强信号研究及预测概念模型[J];热带气象学报;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