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近53年中国寒潮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王遵娅  丁一汇  
【摘要】:利用1951~2004年中国740站逐日温度资料,对中国寒潮频次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寒潮频次减少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强度与中国寒潮频次呈显著的正相关。秋冬季节西伯利亚上空低层冷堆温度和中国寒潮频次呈显著的负相关。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西伯利亚高压和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使得冬季中国地表温度持续升高,而温度的这种变化与中国寒潮频次及其相伴随大风频次的减少均有密切的联系。西伯利亚高压和冬季风强度的减弱,西伯利亚上空低层冷堆温度和中国地表温度的显著升高是中国寒潮及其相伴随大风频次减少的可能原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陈豫英;陈楠;马金仁;陈晓娟;;近48a宁夏寒潮的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的成因初步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6期
2 魏凤英;;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寒潮灾害的变化特征[J];自然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3 陆光明,姚竞生,陶祖钰;寒潮冷堆增强的动力原因[J];气象学报;1983年04期
4 陶云;陈艳;任菊章;段长春;;1961—2014年云南冬季寒潮活动规律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01期
5 ;应急管理部会商部署寒潮雨雪冰冻天气安全防范工作[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1年12期
6 王美丽;;盘点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寒潮[J];生命与灾害;2021年12期
7 张艺博;李慧;张明禄;;“气盛”寒潮来了,你了解它吗[J];生命与灾害;2021年01期
8 ;图解:关于寒潮,你应该知道的[J];吉林劳动保护;2020年12期
9 博尔楠;赵江伟;红都孜;王红;特列克;;近64 a阿勒泰市春季不同等级寒潮过程气候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2020年06期
10 郑桥;张继才;车助镁;朱业;;浙江近海典型寒潮浪的数值模拟:以2015年3月和2016年1月为例[J];海洋科学;2019年10期
11 乔雪梅;刘普幸;;中国北方地区寒潮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冰川冻土;2020年02期
12 王洪丽;李耀东;苗春艳;孟雪峰;丁丽婷;王颖;;1961—2016年呼伦贝尔市寒潮过程频数及强度气候特征[J];内蒙古气象;2020年03期
13 ;“冻哭你”的寒潮从哪来[J];新农村;2019年02期
14 方杨建;;寒潮的危害及防范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17年21期
15 周福然;何传洋;冯雪君;郭宁;高莉莉;;近40年辽宁地区寒潮气候特征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5年12期
16 赵孟;;123年前的“世纪寒潮”:福建大雪深三尺[J];小康;2016年04期
17 毛炜峄;陈颖;;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寒潮过程频数及强度气候特征[J];干旱气象;2016年03期
18 王莹;李永生;;黑龙江省区域寒潮气候特征及延伸期预测评估[J];黑龙江气象;2016年03期
19 刘育蓓;;“寒潮”知识梳理[J];地理教育;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应冲雄;;金华近49年寒潮特征及变化趋势[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鹏;韦莹莹;曹乃和;彭小燕;黄亮;;江苏寒潮过程的天气特征及预报指标[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3 郭金宝;邵启勇;;影响华东地区的寒潮分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陶玮;;北极大气环流异常对安徽寒潮的影响[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8 东亚冬季风研究论坛[C];2018年
5 徐义国;马鸿青;郭志强;李彦;;保定2018年1月21-23日寒潮降雪诊断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8年
6 张瑾文;段旭;;云南三次典型寒潮降雪天气过程对比分析[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5年
7 唐寅;赖巧珍;童晓燕;;2016年1月20~25日龙岩地区强寒潮过程天气分析[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6年
8 高省莉;张雪民;宋松巧;王志平;;三门峡市2005年3月11-12日寒潮过程天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王蕊;匡晓燕;梁钰;;河南省秋季寒潮的平均环流特征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韩兴;;2006.3.13寒潮大雪过程诊断分析[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二卷 气象分卷)[C];2006年
11 汤浩;吕新生;贾丽红;;2010年1月17日新疆寒潮暴雪过程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12 王秀琴;马丽云;;新疆北部一次寒潮暴雪天气分析及云图特征[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4卫星资料在中小尺度天气分析中的应用[C];2013年
13 伍静;;2017年2月21日寒潮过程天气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4 青年论坛[C];2018年
14 潘锡山;左健忠;韩雪;魏巍;王少朋;孙忠滨;;江苏沿海大规模围垦对寒潮大风浪的影响[A];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9年
15 陈德文;张世民;余金田;;MM5模式风场检验及一次寒潮大风过程模拟[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6 阮梦婕;关艺蕾;朱春阳;;城市环境压力与地表温度的尺度相关关系——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20年
17 李素英;王冉;周舆;吴佳佳;任丽娟;常英;刘建国;;锡林郭勒地区的地表温度研究[A];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8年
18 李红;高皜;;基于遥感的昆明市主城区地表温度与绿色公园关系[A];《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9年
19 吉曹翔;戴钰;张治;;沈阳市地表温度反演研究[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5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7年
20 白波;尤临;郭菊馨;;曲靖“2·6”寒潮诊断分析[A];2004年滇桂黔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特刊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文娟;温度对我国16城市居民死亡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周玄德;新疆典型城市不透水面及其地表温度的分形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3 于真;四川省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及评价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4 韩晓静;云下地表温度被动微波遥感反演算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5 庄元;半干旱区城市地表覆盖时空特征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6 刘佳;利用钻孔温度梯度重建过去地表温度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王康宏;腾格里沙漠西南缘尘卷风的观测及精细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
8 戴晓燕;基于遥感数据挖掘定量反演城市化区域地表温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吉科;顾及三维空间信息的城市地表热环境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宋哲;我国北方寒潮活动频次与北半球极涡异常的关系[D];云南大学;2015年
2 周星妍;冬季北大西洋风暴轴异常对我国寒潮活动的可能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唐孟琪;近30多年中国东北地区春季寒潮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可能原因[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4 史嘉琳;寒潮过程对黄海海域海气界面热动量通量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5 陈婷婷;基于MODIS数据的山东省地表温度长期趋势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21年
6 云翔;全球地表温度数据的改进以及增暖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9年
7 严毅博;基于重构遥感数据的中国地表温度时空变化与驱动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年
8 王丽平;地表温度时空分析及植树造林对地表温度的影响[D];山西大学;2021年
9 贾颖芳;融合NPP-VIIRS与Landsat- 8热红外数据的城市地表温度降尺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10 潘雪萍;额济纳绿洲地表温度及冷岛效应景观时空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11 张岐岳;基于RS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地表温度与遥感指数相关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12 忽晨琛;地表温度对不同建设用地类型特征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13 黄晶晶;2003~2017年江浙沪地表温度重建及其时空变化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14 李婧;基于形态要素的不透水面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15 周涛;成都市中心城区地表温度的分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16 黄元;基于改进CA-Markov模型的城市热力景观预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17 沈程程;中国地区HIRS地表温度产品的适用性及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18 毛鹏磊;郑州市三维扩张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19 张亚军;基于时空融合技术的Landsat地表温度数据重建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0 李胜林;基于STARFM和FSDAF模型的Landsat-8地表温度重建及时空检验[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王菡娟;寒潮叠加“风寒效应”格外冷[N];人民政协报;2021年
2 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今年入冬以来最强寒潮影响烟台[N];烟台日报;2020年
3 记者 林佳萍;“速冻”,入冬后最强寒潮来了[N];绍兴日报;2020年
4 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郑文敏;周宁:多部门联动应对寒潮[N];闽东日报;2020年
5 记者 李海;我市部署强寒潮恶劣天气应对工作[N];信阳日报;2020年
6 记者 刘畅 穆怀平;全力做好应对寒潮暴风雪灾害各项工作 确保全市年终岁尾安全形势持续稳定[N];黑河日报;2021年
7 记者 赵宁;4月以来我国经历6次冷空气和寒潮过程[N];中国气象报;2022年
8 本报记者 杜朋举 陶玉琼;寒潮中,温暖就在身边[N];陕西日报;2021年
9 记者 谢庆裕 通讯员 粤应宣;广东再次部署寒潮防御[N];南方日报;2020年
10 记者 陈蜜;我市发布寒潮及大风预警[N];温州日报;2021年
11 记者 徐莹波 实习生 伍依欣;桂林实施多项安全举措 积极应对寒潮来袭[N];桂林日报;2021年
12 融媒体记者 张源源;最高仅-4℃!“冰箱级寒潮”最冷是今天[N];南京日报;2021年
13 通讯员 王美丽 本报记者 付丽丽;寒潮来袭 数据告诉你威力有多大[N];科技日报;2018年
14 本报记者 黄彬 通讯员 张俊 李志宏;哪种“冷”叫寒潮?[N];中国气象报;2017年
15 本报记者 孙楠 叶芳璐;四问欧洲罕见寒潮[N];中国气象报;2018年
16 本报记者 张静;“BOSS级”寒潮驾到 多地进入“冰冻”模式[N];中国气象报;2016年
17 本报记者 崔国辉;寒潮扰春播 应对有良策[N];中国气象报;2016年
18 本报评论记者 徐宁;寒潮过后需反思[N];嘉兴日报;2016年
19 本报记者 王尔德 王海平 周慧;全民应急“超级寒潮”[N];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
20 本报记者 孙楠;“火热”寒潮 引发关键猜想[N];中国气象报;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