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空环流变化与其东侧旱涝异常分析
【摘要】:应用奇异值分解 (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 1 0 0hPa高度场与高原东侧地区夏季降水场的时空结构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 ,具有高度的时空相关 ;前期 1 0~ 1 2月、 1~ 4月青藏高原上空 1 0 0hPa高度场与高原东侧地区 6~ 8月降水场具有显著的联系 ,前期高度场变化引起后期南亚高压状况异常 ,导致高原东侧地区旱涝灾害 ;高原东侧地区严重干旱 (洪涝 )年 ,其上空 1 0 0hPa高度场为负(正 )距平控制 ;高度场与降水场的这种非同步联系 ,时空相关显著 ,时间间隔长 ,物理意义明确 ,是高原东侧地区夏季旱涝异常的一种预测信号。
|
|
|
|
1 |
寇有观,曾群柱,谢维荣,萧鉥;青藏高原和邻近地区的辐射及其与高原冻土的关系[J];冰川冻土;1981年04期 |
2 |
王两铭;赤道辐合带上热带气旋发生机制的一个数值试验[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5年02期 |
3 |
黄茂怡,黄嘉佑,王勇,田丰;近年来CCA在气候分析与气候预测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4 |
章基嘉,朱福康;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
5 |
李峰;东亚季风和中国梅雨暴雨研究的评述[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6 |
李跃清;100hPa环流变化与川渝地区旱涝异常分析[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7 |
汪耀奉;;1860年长江稀遇洪水及其暴雨前期的气候异常[J];地理科学;1982年04期 |
8 |
郑度,张荣祖,杨勤业;试论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J];地理学报;1979年01期 |
9 |
严中伟;关于全球冷暖和亚、非夏季风区干湿变迁之联系的一个述评[J];地理学报;1995年05期 |
10 |
王澄海,董文杰,韦志刚;青藏高原季节冻融过程与东亚大气环流关系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
|
|
|
|
|
1 |
吴国雄,刘新,张 琼,毛江玉,刘屹岷,李伟平,钱永甫;青藏高原抬升加热气候效应研究的新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年02期 |
2 |
周毅,高阳华,段相洪;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基本气候特征[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3 |
黎明,王力,何秋棠;近百年来长江洪水变化的初步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4 |
李晓燕,翟盘茂;ENSO事件指数与指标研究[J];气象学报;2000年01期 |
5 |
刘瑜;赵尔旭;孙丹;琚建华;;东南亚地区夏季风异常对云南2005年初夏干旱的影响[J];气象;2006年06期 |
6 |
严华生,李艳,金燕,晏红明;热带海温变化对云南初夏干湿转换季节雨量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2年02期 |
7 |
谌芸,施能;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与我国秋季气候异常[J];热带气象学报;2003年02期 |
8 |
李晓燕,翟盘茂,任福民;气候标准值改变对ENSO事件划分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5年01期 |
9 |
赵亮;邹力;王成林;尹洪波;;ENSO年东亚夏季风异常对中国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6年04期 |
10 |
周长艳;李跃清;李薇;陈隆勋;;东亚地区秋季水汽输送特征及水汽源地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6年04期 |
|
|
|
|
|
1 |
叶笃正,罗四维,朱抱真;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J];气象学报;1957年02期 |
2 |
陶诗言,徐淑英;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J];气象学报;1962年01期 |
3 |
侯亦如,陈乾;夏季亚洲副热带急流中的长波扰动[J];气象学报;1963年03期 |
4 |
陈秋士,缪锦海,李维亮;1958年7月亚洲东南部西南季风区和太平洋信风区平均流场和平均经圈环流[J];气象学报;1964年01期 |
5 |
邹浩,钱自强,朱翠英,强盘清;长江流域中下游梅雨时期500毫巴环流形势的分析[J];气象学报;1964年02期 |
6 |
陶诗言,朱福康;夏季亚洲南部100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J];气象学报;196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