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气流在局域流型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用一个β平面准地转正压模式,实施了5组时间积分为72个模式日的试验,分析了不同基本气流对局域流型演化特征的作用。结果指出:强的基本气流相应于持续性干旱流型;弱的基本气流相应于间歇性的干旱流型。
|
|
|
|
1 |
王澄海,董安祥,王式功,杨德保;青藏高原积雪与西北春季降水的相关特征[J];冰川冻土;2000年04期 |
2 |
吴涧,符淙斌,蒋维楣,刘红年,赵润华;东亚地区矿物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初步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
3 |
杨广基,王兴东,叶笃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上空的平均垂直环流——(二)冬季[J];大气科学;1979年04期 |
4 |
钱正安,吴统文,梁潇云;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的平均垂直环流特征[J];大气科学;2001年04期 |
5 |
钱永甫,张艳,郑益群;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对中国春夏季降水的影响[J];干旱气象;2003年03期 |
6 |
徐国昌,张志银;青藏高原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作用[J];高原气象;1983年02期 |
7 |
王咏青,陈联寿,罗哲贤;青藏高原对其东北侧干旱形成的数值试验[J];高原气象;2002年06期 |
8 |
张冬峰,高学杰,白虎志,李栋梁;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的模拟[J];高原气象;2005年05期 |
9 |
陈伯民,陈玉春,苏志侠,钱正安;修正的ECMWF质量通量积云参数化方案的预报试验[J];高原气象;1996年01期 |
10 |
王世玉,张耀存;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区域气候模拟的比较[J];高原气象;1999年01期 |
|
|
|
|
|
1 |
贾小龙;王谦谦;;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6年02期 |
2 |
周后福,陈海燕,黄克慧,郭巧红,项素清;浙江省2003年夏季异常高温气候及其成因分析[J];科技通报;2005年05期 |
3 |
黄世成,马镜娴,罗哲贤;涡列涡量内传的数值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4 |
马红云,马镜娴,罗哲贤;切向风速水平廓线对台风路径和强度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5 |
龚强,王盘兴,汪宏宇,李丽平;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构成及成因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
|
|
|
|
1 |
李德俊;周建山;柳草;罗菊英;吴明;;恩施大雾天气的雷达风廓线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
2 |
苗爱梅;贾利冬;李苗;范光海;;近50年山西高温日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