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嘉启;梅琳;杨美伶;;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与地壳热结构[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3期 |
2 |
刘细元,徐祖丰,黄俊平,谢国刚,谢清辉;邦多—措麦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演化简析[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5年03期 |
3 |
陈兰庆,钟心,吴永信;甘肃清水陇07~#井井水变色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2005年03期 |
4 |
王连捷;吴珍汉;王薇;孙东生;;青藏高原中段现今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2期 |
5 |
杜志彪;沈强;何婵军;乔学军;;仲巴2004年Ms6.7和2005年Ms6.5地震的InSAR观测及形变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04期 |
6 |
;科学有险阻 苦战能过关——植物学科研领域巡礼[J];生命世界;1978年02期 |
7 |
朱福康;青藏高原“环流与季风”研究的进展[J];气象;1983年11期 |
8 |
谢贤群;青藏高原夏季地表面反射率的分布特征[J];科学通报;1983年23期 |
9 |
张荣祖,郑昌琳;青藏高原哺乳动物地理分布特征及区系演变[J];地理学报;1985年03期 |
10 |
张荣祖;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西藏哺乳类》[J];兽类学报;1988年01期 |
11 |
季国良,江灏,柳艳香;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汽分布特征[J];干旱区地理;1989年01期 |
12 |
顾国安,张连弟,黎泽斌;青藏高原碱土的发生类型[J];土壤学报;1992年04期 |
13 |
李希光;;世界第一高峰“变矮”了吗?[J];科技潮;1994年10期 |
14 |
沈永平,刘光秀,施雅风,张平中;青藏高原新仙女木事件的气候与环境[J];冰川冻土;1996年03期 |
15 |
边巴次仁,陈万隆,周锁铨,王革丽;夏季青藏高原雪盖对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16 |
冯松,汤懋苍,王冬梅;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变化启动区的新证据[J];科学通报;1998年06期 |
17 |
赖绍聪;青藏高原新生代三阶段造山隆升模式:火成岩岩石学约束[J];矿物学报;2000年02期 |
18 |
吕厚远;王苏民;吴乃琴;童国榜;羊向东;沈才明;李世杰;朱立平;旺罗;;青藏高原错鄂湖2.8Ma来的孢粉记录[J];中国科学D辑;2001年S1期 |
19 |
李炳元,潘保田;青藏高原古地理环境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
20 |
王国刚;;神奇的“中华水塔”[J];少儿科技;2002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