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
【摘要】:从砂岩中碳酸盐组分的特征入手,通过对沙99井东河砂岩的岩心观察、系统采样及薄片分析认为,东河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种类多样,共有6种类型,它们分别形成于早期、中期和表生成岩阶段,其含量与储层的储集性能呈负相关,即碳酸盐含量越高,储层物性越差。由于碳酸盐各组分含量的不同导致垂向上储层的非均质性,因此以各种碳酸盐组分的含量作为储层评价的标准之一。
|
|
|
|
1 |
李嵘;丘东洲;李国蓉;;广西宁明地区第三系沉积相研究及对储集性的控制[J];岩相古地理;1995年03期 |
2 |
顾家裕,周兴熙,李明,李小地,张光亚;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气勘探[J];中国石油勘探;1999年02期 |
3 |
吴东平,吴春萍,谭世君;煤层气测井储层评价神经网络技术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0年04期 |
4 |
马建军,孔建敏,孙丽杰,苏勤,李春鸿;硼中子寿命测井在西部某油田的应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5 |
郑雷清;郑佳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火山岩储层评价中的地质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9年01期 |
6 |
淡卫东;程启贵;牛小兵;王成玉;梁晓伟;辛宏刚;;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长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8期 |
7 |
庞雯,赵靖舟;塔北隆起三叠系储层评价及储盖组合[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8 |
王冬梅,王传新,李亚波,陈方颖,王炎明,符碧英;孤岛油田Ng_(1+2)储层评价及潜力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
9 |
丁绍卿;郭和坤;刘卫;孙佃庆;;核磁共振岩样分析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6期 |
10 |
贺莉丽;王培虎;;MDT结合NMR进行储层渗透率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3期 |
11 |
齐永安;王敏;;遗迹组构研究现状及进展[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12 |
王慧;宋全友;;GIS技术在储层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小型油气藏;2007年03期 |
13 |
郭建民;;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盒3段致密储层评价[J];断块油气田;2008年03期 |
14 |
熊先钺;王新海;汪忠德;李再均;向俊华;;储层损害矿场评价技术及其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2期 |
15 |
程立华;吴胜和;宋春刚;闫海军;;黄骅坳陷马东地区古近系重力流水道相储层特征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16 |
彭鸿鹄;;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有关问题的讨论[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34期 |
17 |
王志超;郭少斌;;灰色关联分析在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24期 |
18 |
罗智;陈英甫;牛德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在涠洲油田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0年09期 |
19 |
李玉君;任芳祥;;核磁共振技术在辽河油田奈1块九佛堂组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1期 |
20 |
巴凯;杨德冰;唐直平;;灰关联分析在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