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古近纪火山岩中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摘要】: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分布的新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时代、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通过各种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测试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火山岩主要形成时代为古近纪,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该区发育一定比例的标准埃达克岩(adakite),代表地区的12件埃达克岩样品,其SiO2含量≥56%(59.05%~67.80%),Al2O3≥15%(15.43%~16.63%),MgO3%(0.47%~2.98%,1件样品3.21%),Mg#20(21.2~56.5),Na2O/K2O1(1.03~1.76),Sr400×10-6(609.6×10-6~3008.0×10-6),Y≤18×10-6(4.53×10-6~13.76×10-6),Yb≤1.9×10-6(0.44×10-6~1.35×10-6),Sr/Y≥40(44.3~314.68),La/Yb≥20(20.11~69.26),δSr正异常(1.02~7.66,3件样品0.82、0.93、0.97),δEu正异常或微弱的负异常(0.77~1.36),LREE富集,H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Nb、Ta、Ti)明显亏损,87Sr/86Sr0.704(0.707101~0.707923),143Nd/144Nd0.5126(0.512382~0.512448),40K-40Ar、40Ar-39Ar测定时代分别为28.2~32.2Ma,38.1~46.8Ma.上述特征除表明该套古近系埃达克岩岩浆源处于加厚的下地壳环境外,可能还代表了在高原演化过程中,北羌塘地区滞留在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洋壳残片"部分熔融并在地表喷发的构造过程.
|
|
|
|
1 |
许志琴;杨经绥;李海兵;张建新;曾令森;姜枚;;青藏高原与大陆动力学——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高原隆升的深部驱动力[J];中国地质;2006年02期 |
2 |
李光明;藏北羌塘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岩石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地质地球化学;2000年02期 |
3 |
张旗,王焰,刘红涛,王元龙,李之彤;中国埃达克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成背景 附:《国内关于埃达克岩的争论》[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
4 |
许继峰,王强;Adakitic火成岩对大陆地壳增厚过程的指示:以青藏北部火山岩为例[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
5 |
赖绍聪;青藏高原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厘定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
6 |
莫宣学,邓晋福,董方浏,喻学惠,王勇,周肃,杨伟光;西南三江造山带火山岩-构造组合及其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01年02期 |
7 |
莫宣学,董国臣,赵志丹,周肃,王亮亮,邱瑞照,张风琴;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J];高校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
8 |
林金辉,伊海生,时志强,赵兵,李葆华,黄继钧;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矿物岩石;2004年04期 |
9 |
林金辉,伊海生,赵兵,李葆华,时志强,黄继钧;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40)Ar-~(39)Ar同位素定年及其意义[J];矿物岩石;2003年03期 |
10 |
李佑国,莫宣学,伊海生,马润则,刘登忠,陶晓风;羌塘错尼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研究[J];矿物岩石;2005年02期 |
|
|
|
|
|
1 |
李才,王天武,杨德明,和钟铧,任云生;西藏羌塘中部都古尔花岗质片麻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2 |
刘燊,迟效国,李才,金巍,王天武;藏北新生代火山岩系列的地球化学及成因[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3 |
迟效国;青藏高原现今岩石圈的三维应变[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
4 |
李佑国,莫宣学,马润则,伊海生,陶晓风,刘登忠;藏北火车头山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特征与时代[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5 |
蔡志勇,邱瑞照,熊小林,黄圭成,周肃,孟祥金;西藏西部地区埃达克质侵入岩及铜金找矿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年04期 |
6 |
魏君奇,姚华舟,王建雄,牛志军,王明州;长江源区新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J];中国地质;2004年04期 |
7 |
崔军文;张晓卫;唐哲民;;青藏高原的构造分区及其边界的变形构造特征[J];中国地质;2006年02期 |
8 |
侯增谦;莫宣学;杨志明;王安建;潘桂棠;曲晓明;聂凤军;;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构造背景、时空分布和主要类型[J];中国地质;2006年02期 |
9 |
郑有业;多吉;王瑞江;程顺波;张刚阳;樊子珲;高顺宝;代芳华;;西藏冈底斯巨型斑岩铜矿带勘查研究最新进展[J];中国地质;2007年02期 |
10 |
许荣科;郑有业;赵平甲;陕亮;张雨莲;曹亮;齐建宏;张刚阳;代芳华;;西藏东巧北尕苍见岛弧的厘定及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07年05期 |
|
|
|
|
|
1 |
杨默函;侯贵廷;史謌;;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新生代火山岩K-Ar地质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2 |
吴福元,孙德有;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岩石圈减薄[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3 |
刘燊,迟效国,李才,金巍,王天武;藏北新生代火山岩系列的地球化学及成因[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4 |
翟庆国,李才,王天武,朱志勇;西藏折无地区晚白垩世二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1期 |
5 |
黄映聪,杨德明,郑常青,和钟铧,戴琳娜,李建国,张耀宇;西藏林周县扎雪地区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5期 |
6 |
武广,李忠权,李之彤;辽西中侏罗统海房沟组埃达克质岩的确认及地质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7 |
朱利东,王成善,伊海生,刘登忠,向芳,刘志飞,赵西西,刘顺;青藏高原盆地系统演化与高原形成时间[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8 |
李佑国,莫宣学,马润则,伊海生,陶晓风,刘登忠;藏北火车头山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特征与时代[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9 |
胡新伟;马润则;陶晓风;刘登忠;石和;;西藏措勤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0 |
李勇,王成善,伊海生,石和,林金辉,朱利东,李祥辉;青藏高原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羌塘复合型前陆盆地充填模式[J];沉积学报;2001年01期 |
|
|
|
|
|
1 |
高建国,夏既胜,陈昌勇;滇西富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与金(多金属)矿成矿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年S1期 |
2 |
张旗,王焰,王元龙;埃达克岩与构造环境[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2期 |
3 |
杨经绥,王希斌,史仁灯,许志琴,吴才来;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南缘德尔尼蛇绿岩:一个被肢解了的古特提斯洋壳[J];中国地质;2004年03期 |
4 |
魏君奇,姚华舟,王建雄,牛志军,王明州;长江源区新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J];中国地质;2004年04期 |
5 |
李海兵;Franck Valli;许志琴;杨经绥;Paul Tapponnier;Robin Lacassin;陈松永;戚学祥;Marie-Luce Chevalier;;喀喇昆仑断裂的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J];中国地质;2006年02期 |
6 |
张玉泉
,戴橦谟
,洪阿实;西藏高原南部花岗岩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J];地球化学;1981年01期 |
7 |
董云鹏,朱炳泉,常向阳,邓尚贤;哀牢山缝合带中两类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化学;2000年01期 |
8 |
张建新,杨经绥,许志琴,张泽明,陈文,李海兵;柴北缘榴辉岩的峰期和退变质年龄:来自U-Pb及Ar-Ar同位素测定的证据[J];地球化学;2000年03期 |
9 |
王强,赵振华,熊小林,许继锋;底侵玄武质下地壳的熔融:来自安徽沙溪adakite质富钠石英闪长玢岩的证据[J];地球化学;2001年04期 |
10 |
侯增谦,莫宣学;义敦岛弧的形成演化及其对“三江”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控制作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