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东禹;东海陆架泥质沉积作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年02期 |
2 |
孙晓燕;李广雪;刘勇;马妍妍;李俊杰;;东海北部泥质区敏感粒度组分对东亚季风演变的响应[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年04期 |
3 |
郭志刚,杨作升,雷坤,曲艳慧,范德江;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4 |
郭志刚,杨作升,曲艳慧,范德江;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地球化学比较研究[J];沉积学报;2000年02期 |
5 |
雷坤,杨作升,郭志刚;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J];海洋与湖沼;2001年03期 |
6 |
朱纯,潘建明,卢冰,扈传昱,刘小涯,叶新荣,薛斌;长江、老黄河口及东海陆架沉积有机质物源指标及有机碳的沉积环境[J];东海海洋;2005年03期 |
7 |
葛倩;刘敬圃;初凤友;薛佐;刘春秋;;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东海陆架泥质沉积的东亚季风记录[J];海洋科学;2011年07期 |
8 |
张宗雁,郭志刚,张干,刘国卿,郭玲利;东海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物源[J];地球化学;2005年04期 |
9 |
王开发,吴国瑄;孢粉相及其应用[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9年01期 |
10 |
曹代勇,张守仁;有机质演化特征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11 |
向荣;杨作升;Y.Saito;郭志刚;范德江;李云海;肖尚斌;石学法;陈木宏;;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近2300a来环境敏感粒度组分记录的东亚冬季风变化[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07期 |
12 |
蓝先洪;亚得里亚海沉积有机质的来源[J];海洋地质动态;1995年02期 |
13 |
贝丰;吴征;秦天我;;我国陆相沉积有机质与微量元素的赋存关系[J];自然科学进展;1991年05期 |
14 |
朱雷;秦黎明;;适用于低丰度烃源岩长链正构烷烃分离的柱色谱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3期 |
15 |
王世谦;煤系地层中陆源有机质生油性的重新评定[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S1期 |
16 |
周建伟;钟宁宁;;地质体中沉积有机质的模拟生烃动力学研究[J];河南化工;2009年01期 |
17 |
浦泳修;1997年北方酷暑、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与东海陆架的温盐度分布[J];东海海洋;2002年03期 |
18 |
吕炳全,王红罡,李维显,劳秋元,徐国强,赵会民;东海陆架油气勘探的新领域[J];古地理学报;2002年02期 |
19 |
李超,蓝东兆,方琦;东海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硅藻及其古海洋学意义[J];台湾海峡;2002年03期 |
20 |
苏大鹏;胡刚;刘健;张宪军;;东海陆架区潮流沙脊的沉积动力学[J];海洋地质动态;2008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