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北缘晚中生代火山岩Sr-Nd-Pb同位素填图及其构造意义
【摘要】:辽宁西部广泛分布着晚中生代火山岩,横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一般认为它们是以在这一地区发育的两条主要断裂——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为界。这些火山作用曾被认为是中生代伊泽奈崎板块西向或西北向消减作用的结果。在岩性上它们主要以中酸性岩石为主,玄武岩等中基性岩石较少。为查明下伏岩石圈对这些岩浆作用成因的影响,对其中的 SiO2含量 60%的中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 Sr- Nd- 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以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两侧为界,两侧火山岩的同位素特征存在显著区别。南区有明显的 EMI特征并具 EMI- PM混合趋势,而北区则显示了原始或略亏损的特征。南北两区之间的过渡带(介于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之间)则表现了同位素组成上相应的过渡特征。这一地球化学观测与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颇为吻合。基于新生代幔源岩石化学反演的中国东部陆下地幔化学区划研究揭示了克拉通下 (subcratonic)岩石圈地幔与 EMI存在着密切关系。本研究所提供的地球化学证据说明了采用中生代中基性岩类作为类似研究途径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对华北克拉通边缘中生代火山作用成因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即古消减带物质的活化有可能对华北北缘火山岩源区物质组成
|
|
|
|
1 |
赵太平,翟明国,夏斌,李惠民,张毅星,万渝生;熊耳群火山岩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对华北克拉通盖层发育初始时间的制约[J];科学通报;2004年22期 |
2 |
朱日祥;;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研究——以华北克拉通为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4期 |
3 |
郭素淑;李曙光;;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古元古代变质和岩浆事件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6期 |
4 |
侯贵廷,穆治国;华北克拉通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K-Ar年龄及地质意义[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4年03期 |
5 |
万渝生,伍家善,耿元生;华北克拉通及邻区早前寒武纪变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5年01期 |
6 |
翟明国;樊祺诚;张宏福;隋建立;;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中的下地壳过程:岩浆底侵、置换与拆沉作用[J];岩石学报;2005年06期 |
7 |
刘敦一;万渝生;伍家善;S A Wilde;董春艳;周红英;殷小艳;;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壳演化和最古老的岩石[J];地质通报;2007年09期 |
8 |
翟明国;彭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事件[J];岩石学报;2007年11期 |
9 |
翟明国;;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破坏前的岩石圈地幔与下地壳[J];岩石学报;2008年10期 |
10 |
徐勇航;赵太平;陈伟;;华北克拉通南部古元古界熊耳群中海绿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10年04期 |
11 |
翟明国;;华北麻粒岩相岩石的主要特征及今后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岩石学报;1991年04期 |
12 |
赵祖斌,高山,骆庭川,凌文黎;华北克拉通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异常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初步研究[J];地学前缘;2000年02期 |
13 |
S.A.Wilde,赵国春,王凯怡,孙敏;五台山滹沱群SHRIMP锆石U-Pb年龄:华北克拉通早元古代拼合新证据[J];科学通报;2003年20期 |
14 |
徐义刚;;太行山重力梯度带的形成与华北岩石圈减薄的时空差异性有关[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15 |
阎国翰;蔡剑辉;任康绪;何国琦;牟保磊;许保良;李凤棠;杨斌;;华北克拉通板内拉张性岩浆作用与三个超大陆裂解及深部地球动力学[J];高校地质学报;2007年02期 |
16 |
王舫;李旭平;赵秀丽;;华北克拉通集宁地区孔兹岩系矿物学研究和P-T轨迹探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7 |
朱日祥;陈凌;吴福元;刘俊来;;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间、范围与机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5期 |
18 |
刘文军,翟明国,李永刚;胶东莱西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变质作用[J];岩石学报;1998年04期 |
19 |
陈旭瑞,刘建明,杨思道,张安立,曾恒荣;华北克拉通北缘与盆地流体有关的若干矿床实例[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年02期 |
20 |
翟明国;;华北克拉通2.1~1.7Ga地质事件群的分解和构造意义探讨[J];岩石学报;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