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下游早期几何印纹陶遗存
【摘要】:正 福建几何印纹陶遗存,指的是大体相当于中原先秦时期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它以几何印纹陶器和石锛为主要特征.常伴出有少量的釉陶、原始瓷及小件的青铜器.从目前福建已经出土的资料看,这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内容也最复杂的一类文化遗存.在福建的考古学及古代史的研究中,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早在30年代,已故的林惠祥教授在武平等闽西一带进行考古调查和试掘时,就已经发现了这类遗存,但主要的田野调查、发掘和初步的研究工作,则是在1949年以后逐步开展起来的.特别是5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全面考古调查中,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遗址及遗物分布点,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属于这一类遗存.其中有些遗址已经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发掘,主要的有闽侯的昙石山、庄边山、溪头、黄土仑、福州的浮村、福清的东张、浦城的石排下、东山的大帽山、云霄的墓林山(又名尖子山)及南安的(犭西)子山等十多处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及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