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系统方法的非线性最优控制
【摘要】:基于逆系统方法和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非线性系统中控制器的一般设计方法,并验证了应用逆系统方法线性化后的线性系统的二次型最优状态调节控制的性能指标等价于原非线性系统的扩展二次型最优输出调节控制的性能指标,从而说明在线性系统下设计的最优控制器也是原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器。同时,以电力系统为例,设计了基于广域信息的非线性全局综合控制器,该控制器的性能指标保证了发电机端电压的恒定和机组间的振荡最小。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控制器相比,非线性全局综合控制器更能减小系统的过渡时间、振荡次数及振荡幅度,更快地使系统的功角和电压趋于稳定。
|
|
|
|
1 |
李春文;刘艳红;陈铁军;吴热冰;李健勇;;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广义非线性系统控制及电力系统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年05期 |
2 |
李东海,姜学智,李立勤,葛军;应用逆系统方法求解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控制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3 |
戎袁杰;李春文;汤洪海;郑雪生;;单相UPQC的逆系统解耦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年05期 |
4 |
李东海,苗建明;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原理[J];电子技术应用;1995年11期 |
5 |
于广亮;张保会;谢欢;汪成根;李磊;;考虑时滞影响的分层非线性全局控制器的设计[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
6 |
唐丽;;含TCSC的多机系统非线性最优控制[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9年01期 |
7 |
戴先中;臧强;张凯锋;;非线性微分-代数子系统的逆系统的构造[J];自动化学报;2009年08期 |
8 |
李华雄;王勤;王万成;戴先中;张凯锋;;励磁控制中不直接可测变量反馈的解决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年04期 |
9 |
周颖;程艳云;臧强;;同步发电机非线性广义子系统模型的解耦控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9年09期 |
10 |
葛友,李春文;基于非仿射非线性模型的静止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6期 |
11 |
康明才;王高平;杨超;张俊芳;;基于模糊PID阻抗控制的TCSC研究[J];电气应用;2006年07期 |
12 |
杜继宏,晏勇,李春文;可解耦性矩阵D_0奇异时的解耦控制算法[J];控制与决策;1999年03期 |
13 |
刘艳红,李春文;一类广义非线性系统的反馈线性化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14 |
陈检根,杨军;逆系统方法在飞行器直接侧力控制中的应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15 |
王勇莉;王书宁;;分片线性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的内模控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
16 |
胡立坤;王庆超;;基于逆系统方法与内模原理的航天器姿态控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11期 |
17 |
张俊华;罗隆福;郝强;;新型直流输电系统的非线性控制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0年04期 |
18 |
李东海,姜学智,李立勤,谢茂清,郭京蓉,苗建明;逆系统方法在电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1997年07期 |
19 |
刘艳红,李春文;HVDC系统中换流器的一般非线性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24期 |
20 |
胡广,王勤,孟正大;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方法在开放式机器人控制器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