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上游多年基流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利用递归数字滤波法分割黑河上游主要水文站点的基流量,用移动平均、曼-肯德尔(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多年基流变化特点,并对基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黑河上游祁连、扎马什克、莺落峡三站多年平均基流指数均大于0.4;祁连与莺落峡多年基流量呈上升趋势,二者都在1979年发生增加到显著增加的突变。扎马什克基流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三站基流分别存在11年、6年、15年的明显变化周期。基流量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基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造成黑河上游森林面积减少,使其补给调节基流的能力下降,从而使基流量减少且更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黑河上游基流变化特征符合西北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其受到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山区特殊地形等影响,从而体现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异性。
|
|
|
|
1 |
王新民,董小刚,陶凤梅,陈鸿汉;小波分析在水环境污染问题中的应用研究[J];生物数学学报;2001年01期 |
2 |
周惠文;况雪原;金龙;苏兆达;林键玲;;引起广西大风的台风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年S1期 |
3 |
王麦玲;;基于电流检测的集成电路诊断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4期 |
4 |
国锋;王莹;;小波变换在图像融合中的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3期 |
5 |
张娜;刘雅娟;谷鲲鹏;;激光雷达信号处理的发展[J];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
6 |
邹魏华;査光东;;小波神经网络用于机载火控系统故障诊断研究[J];大众科技;2009年10期 |
7 |
赵建伟;;一列非同构的离散交叉积(英文)[J];数学杂志;2011年02期 |
8 |
王莹;;小波分析在语音端点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
9 |
郑治真,沈萍,谢永;从Gabor变换到小波分析[J];中国地震;1996年03期 |
10 |
何兰芳,王绪本,王成祥;应用小波分析提高MT资料信噪比[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11 |
牛存稳,张利平,夏军;华北地区降水量的小波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4年01期 |
12 |
王明常,王宇,邢立新,杨毅恒,李建平;多分辨率小波分析在线状要素简化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
13 |
姚喜妍;;小波分析中的框架理论发展综述[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4 |
陈顺云;刘培洵;刘力强;马瑾;陈国强;;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小波分析及其在现今构造活动研究中的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
15 |
韩艳凤;徐长哲;;半个世纪以来鞍山市春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
16 |
刘晓安;;基于小波分析的年最大径流预测方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年07期 |
17 |
张艳梅;;六盘水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2006年04期 |
18 |
郭艳玲;吴义虎;黄中祥;;基于小波分析和SOM网络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J];系统工程;2006年10期 |
19 |
刘海波;易东云;;基于小波分析与分形理论的股价预测方法研究[J];统计与咨询;2006年05期 |
20 |
刘强;张卫平;郅熙彪;杨力;;基于小波分析的战斗机起飞噪声特性[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