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式优选的21世纪中国气候变化情景集合预估
【摘要】: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估是制定气候变化应对和适应策略的科学基础。本文利用参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30个气候模式的模拟数据,通过评估各模式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筛选出模拟区域气候变化的最优模式组合,进而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集合预估模型,据此利用最优模式模拟结果预估区域温度和降水变化情景。通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本文基于最优模式建立的PLS集合预估模型不仅优于传统的多模式集合平均,而且也优于利用全部模式建立的PLS集合预估模型,体现了模式优选过程的重要性。本文基于优选模式的PLS集合预估模型预估结果表明:(1)21世纪各区域温度将持续上升,且冬半年升温速率总体大于夏半年,北方地区升温速率总体高于南方地区;RCP 4.5排放情景下温度上升先快后慢,转折点出现在21世纪中期,RCP 8.5排放情景下,呈持续增加趋势,至21世纪末的升温幅度约为RCP 4.5情景的2倍。(2)21世纪各区降水变化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并表现出高排放情景大于低排放情景,少雨区大于多雨区的特征,但是降水增加过程伴有明显的年代际波动。对比发现,传统的等权重集合平均全部模式(EMC)方法预估的中国夏季变暖速率高于冬季,且降水基本呈线性增加,有悖于全球变暖的基本特征及中国降水具有鲜明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的基本认识。因而,本文预估的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均更符合中国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
|
|
|
1 |
张建平;赵艳霞;王春乙;杨晓光;何勇;;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变化模拟[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6期 |
2 |
孙希科;周立华;陈勇;;疏勒河流域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适应对策[J];中国沙漠;2011年05期 |
3 |
吴金栋,王馥棠;气候变化情景生成技术研究综述[J];气象;1998年02期 |
4 |
许吟隆,黄晓莹,张勇,林万涛,林而达;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情景的统计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2期 |
5 |
吴志勇;郭红丽;金君良;闫桂霞;;气候变化情景下黑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响应[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02期 |
6 |
陈效逑;王玲;;“黄河流域气候变化情景研究-快速评估”项目成果简介[J];水利水电快报;2012年01期 |
7 |
吴金栋,王馥棠;利用随机天气模式及多种插值方法生成逐日气候变化情景的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0年02期 |
8 |
徐影,丁一汇,赵宗慈;长江中下游地区21世纪气候变化情景预测[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1期 |
9 |
徐影,丁一汇,赵宗慈,张锦;我国西北地区21世纪季节气候变化情景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3年01期 |
10 |
杨坤;潘婕;杨国静;李石柱;许吟隆;周晓农;;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血吸虫病传播的范围与强度预估[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04期 |
11 |
李晓宇;李焯;袁华;钱云平;;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天然径流预测研究[J];人民黄河;2012年03期 |
12 |
李秀萍;徐宗学;程华琼;;多模式集合预估21世纪淮河流域气候变化情景[J];高原气象;2012年06期 |
13 |
王振英;;中小流域气象(台站)历史年份与未来的降水分析[J];吉林水利;2012年08期 |
14 |
王馥棠;近十年来我国气候变暖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02年06期 |
15 |
张艳娇;高小红;李其江;陈强;杨军军;;气候变化情景下青海湟水流域径流变化的HIMS模拟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
16 |
徐宗学;刘浏;;太湖流域气候变化检测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2年01期 |
17 |
王金花;刘吉峰;张荣刚;;黄河源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测[J];人民黄河;2012年06期 |
18 |
黄俊雄;徐宗学;刘兆飞;赵芳芳;;统计降尺度法分析太湖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J];资源科学;2008年12期 |
19 |
张小文;晏玲;张世强;;长江源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降尺度[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