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区划方案初步研究
【摘要】: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管理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简要回顾了相关区划工作,明确了水土保持区划的概念,结合我国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特点,提出了水土保持区划原则、指标体系和命名规则;通过构建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协作平台和数据上报系统,结合我国已有相关水土保持研究成果,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演绎归纳途径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初步方案,将全国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
|
|
|
|
1 |
刘霞;张光灿;董勤瑞;刘信儒;;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J];中国水利;2006年16期 |
2 |
傅伯杰,刘国华,陈利顶,马克明,李俊然;中国生态区划方案[J];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
3 |
李若冰,梁传福,信东旭;引进先进治理技术 实现小流域快速治理[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年05期 |
4 |
郭廷辅;从湖南看长江以南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的紧迫性[J];中国水土保持;1982年03期 |
5 |
董力行;玉门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探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年01期 |
6 |
车小磊;;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总结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J];中国水利;2008年22期 |
7 |
秦四云;孔凡芝;;解决丘陵、半山区耕地水土保持问题的探讨[J];水利天地;2010年01期 |
8 |
贺廷显;;论贵州林业与水土保持问题[J];贵州林业科技;1982年04期 |
9 |
汤洁;汪雪格;王春振;;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水土流失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5期 |
10 |
刘城宏;;水土保持的社会开发性[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9年02期 |
11 |
刁基昌,陈洪升,赵清侠;烟台市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做法[J];中国水土保持;1989年10期 |
12 |
乌云必力格;张书义;;浅议水土保持与丘陵山区粮食的稳产和高产[J];内蒙古水利;1991年04期 |
13 |
黄印运;;花岗岩矿山迹地生态复绿技术及效果[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年04期 |
14 |
张金慧;王志意;徐立青;;韭园沟流域综合治理后的十大变化[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年02期 |
15 |
赵力毅;沈俊厚;;小流域坝系总体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6年10期 |
16 |
张文斌;;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探讨[J];环境科学导刊;2008年S1期 |
17 |
李雪峰;;榆社县水土保持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32期 |
18 |
高峰;;洪涝频发暴造林“短板”[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1期 |
19 |
郭廷辅,曾大林,李靖;中国的水土保持教育[J];中国水土保持;1992年06期 |
20 |
倪深海,顾颖,王会容;中国农业干旱脆弱性分区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