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之要素
【摘要】:正控制中国气候主要之因子有三:(1)水陆之分布,(2)山岳之阻隔与高度,(3)风暴。 (1)中国地居北纬十八度与五十三度之间。其东西之幅员以北纬四十度附近为最广,南部稍狭,故热带区域仅占全国面积2.4%。因此中国与西欧及非洲,南自摩洛哥北至英格兰间所占之地带
|
|
|
|
1 |
竺可桢
,盧鋈;中国气候之要素[J];地理学报;1935年01期 |
2 |
方玄昌
,黄步红;台风叵测[J];新闻周刊;2004年31期 |
3 |
;2010年中国气候关键词[J];青海气象;2011年01期 |
4 |
王绍武;赵宗慈;唐国利;;中国的气候变暖[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4期 |
5 |
高拴柱,杨克明;1995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风暴特征分析[J];气象;1996年06期 |
6 |
张人禾
,郭裕福
,黄荣辉;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和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在黄山市召开[J];大气科学;1993年05期 |
7 |
区爱红;9405号热带风暴分析和预报的评价[J];广东气象;1995年03期 |
8 |
张航;;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1999年04期 |
9 |
丘宝剑;竺可桢先生与中国气候区划[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
10 |
张录松;《自然地理区划概论》和《中国气候生物土壤区域图》出版[J];地理学报;1991年03期 |
11 |
赵振国,蒋伯仁,陈国珍,王永光,刘海波,许力;ENSO事件对中国气候的可能影响[J];山东气象;2000年01期 |
12 |
蔡锋,苏贤泽,夏东兴;热带气旋前进方向两侧海滩风暴效应差异研究——以海滩对0307号台风“伊布都”的响应为例[J];海洋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
13 |
丑纪范;台风监测预报系统的现代化[J];广东气象;1997年S3期 |
14 |
梁盛盛;风暴潮[J];中国科技月报;1999年02期 |
15 |
郭其蕴,蔡静宁,邵雪梅,沙万英;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对中国气候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
16 |
郑景云;尹云鹤;李炳元;;中国气候区划新方案[J];地理学报;2010年01期 |
17 |
傅逸贤;对气候定义的一点认识[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
18 |
王桂萍;南方高温黄淮雨水充沛 台风频繁生成影响闽浙[J];气象;1990年11期 |
19 |
林之光;风的哲理[J];河南气象;2000年03期 |
20 |
;超级台风Flo(1990)外流层三维分析[J];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