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造山带青白口纪片麻状花岗岩的厘定及对Rodinia超大陆汇聚时限的制约
【摘要】:阿尔金造山带新元古代花岗岩的研究对探讨该地区Rodinia超大陆汇聚阶段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在亚干布阳一带新厘定的青白口纪片麻状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证据显示片麻状花岗岩结晶年龄分别为(883.0±3.3)Ma和(883.1±3.3)Ma,说明其侵位于青白口纪。地球化学结果显示,常量元素具有富硅、铝、钾和低钠、镁、钙和钛的特点,具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特征。岩石轻稀土分馏较强而重稀土分馏较弱,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总体呈右倾的"V"型稀土分配模式。岩石富集Rb、Th、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中等亏损Ba,强烈亏损Nb、Sr、P、Hf、Ti等高场强元素,总体特征显示了典型的壳源花岗岩的特征,其源于地壳变质砂岩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晚期构造环境,属Rodinia超大陆汇聚阶段的产物。综合研究表明,阿尔金地区新元古代早期同碰撞型岩体的形成时代集中在871~945 Ma,限定了Rodinia超大陆汇聚时限,且在空间上构成了一条重要的岩浆岩带,是对Rodinia超大陆碰撞汇聚作用的响应。
|
|
|
|
1 |
刘新秒;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进展[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1年02期 |
2 |
郭进京,张国伟,陆松年,赵风清;中国新元古代大陆拼合与Rodinia超大陆[J];高校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
3 |
何志威;周高;孙科;;Rodinia超大陆旋回与华南新元古代成锰作用[J];中国锰业;2016年03期 |
4 |
王康明,阚泽忠;扬子地台西缘对Rodinia形成期地质响应[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1年04期 |
5 |
王剑,刘宝珺,潘桂棠;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Rodinia超大陆解体的前奏[J];矿物岩石;2001年03期 |
6 |
覃小锋;王宗起;胡贵昂;曹洁;冯佐海;;两广交界地区壶垌片麻状复式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云开地块北缘早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启示[J];岩石学报;2013年09期 |
7 |
王红军;李巨初;薛钧月;;康滇地轴元古代成矿作用对Rodinia事件的响应[J];四川地质学报;2009年01期 |
8 |
沈保丰;杨春亮;翟安民;胡小蝶;曹秀兰;;初论华南陆块东南缘在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旋回时的成矿作用[J];矿床地质;2002年S1期 |
9 |
胡建;邱检生;王汝成;蒋少涌;于津海;倪培;;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扬子北东缘的最初响应: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Nd同位素制约[J];岩石学报;2007年06期 |
10 |
周久龙;邵帅;吴大天;罗照华;邵俭波;王奎良;赵院冬;Vololonirina RASOAMALALA;;新元古代地幔柱事件在Rodinia超大陆西缘的响应: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初步证据[J];岩石学报;2014年11期 |
11 |
王砚耕;梵净山区格林威尔期造山带与Rodinia超大陆[J];贵州地质;2001年04期 |
12 |
汪绍年;广西及其邻区片麻状花岗质岩石成因初议[J];广西地质;1988年02期 |
13 |
崔晓庄;江新胜;王剑;卓皆文;伍皓;熊国庆;陆俊泽;邓奇;江卓斐;;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模式: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J];沉积学报;2014年03期 |
14 |
夏林圻;夏祖春;李向民;马中平;徐学义;;华南新元古代中期裂谷火山岩系: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的地质纪录[J];西北地质;2009年01期 |
15 |
牛绍武,孙淑芬;古太平洋淮南—小达尔生物地理区的初步确认及其意义——重建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古生物学证据[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0年01期 |
16 |
校培喜;陇县店子上片麻状地质体本来面目的恢复及地质矿产意义[J];陕西地质;1995年01期 |
17 |
辜平阳;李荣社;何世平;查显锋;于浦生;时超;潘术娟;王轶;;西藏那曲县北聂荣微地块聂荣岩群中斜长角闪岩——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质纪录[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年02期 |
18 |
张传林,叶海敏,王爱国,郭坤一,董永观;塔里木西南缘新元古代辉绿岩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新元古代超大陆(Rodinia)裂解的证据[J];岩石学报;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