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秋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
【摘要】:2006年10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了微微型浮游生物:聚球藻Synecho-coccus、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picoeukaryotes)和异养浮游细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的丰度和碳生物量,研究了其生态分布特点,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球藻、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和异养浮游细菌的丰度均值分别为(29.5±35.1)×103个/cm3,(0.9±0.6)×103个/cm3和(7.6±4.3)×105个/cm3(以碳计),碳生物量均值分别为(5.2±6.1)mg/m3,(1.4±0.9)mg/m3和(15.2±8.6)mg/m3(以碳计)。聚球藻、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和异养浮游细菌的丰度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平面分布上,聚球藻丰度呈现出近海低而外海高的分布趋势,其高值出现在长江口外的东部和东南部海域;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丰度分布趋势与聚球藻相近,其丰度高值出现在南部调查海域;异养浮游细菌丰度的高值区则分布在长江口北部外侧毗邻的海域。垂直分布上,近岸海域中微微型浮游生物在各水层中分布较均匀;远岸海域,微微型浮游生物丰度的次表层最大值现象较普遍,其中聚球藻丰度最大值出现在真光层底部;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与异养浮游细菌丰度的高值则出现在表层或真光层底部。微微型浮游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聚球藻、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和异养浮游细菌的碳生物量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营养盐、悬浮体浓度和颗粒有机碳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负相关关系。
|
|
|
|
1 |
宁修仁,蔡昱明,李国为,史君贤;南海北部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丰度及环境调控[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年03期 |
2 |
马英,焦念志;聚球藻(Synechococcus)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09期 |
3 |
熊大闰,邓李才;太阳大气铍丰度的衰减[J];天文学报;2003年01期 |
4 |
刘镇盛;用选择抑制剂技术评价近岸表层水中异养微型浮游生物对聚球藻的摄食压力[J];东海海洋;1990年03期 |
5 |
宁修仁,史君贤,刘子琳,蔡昱明;南大洋蓝细菌和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的丰度与分布[J];中国科学C辑;1996年02期 |
6 |
余泉友,李斌,李关荣,房守敏,颜虹,童晓玲,钱吉凤,夏庆友,鲁成;蚊子全基因组中微卫星的丰度及其分布(英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5年05期 |
7 |
熊大闰;关于宇宙锂丰度问题[J];天文学进展;1992年02期 |
8 |
盛正直,顾鼎祥,赵云龙;Ge(Li)γ谱仪测量~(235)U的丰度[J];地球化学;1983年04期 |
9 |
王素贤,梁玉珍,张维冰;元素丰度与原子结构的关系[J];高师理科学刊;1996年01期 |
10 |
郭祥学,陈正佳,但春涛,施定基,茹炳根;聚球藻类金属硫蛋白的纯化及部分性质的研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7年06期 |
11 |
郭玉清,张志南,慕芳红;渤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002年09期 |
12 |
侯金良;银河系化学元素的丰度特征和合成图像(I):星际介质中轻元素丰度的观测及其特征[J];天文学进展;1997年04期 |
13 |
毛立群,吴乃虎;RACE——低丰度mRNA的cDNA末端快速扩增[J];高科技与产业化;1996年03期 |
14 |
包更生,申屠海港,金翔龙,旷天亮;深拖系统光学图像多金属结核粒径和丰度的计算[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年05期 |
15 |
张武昌;王克;肖天;;长江口2005年4个航次中大型砂壳纤毛虫的水平分布[J];海洋科学;2009年07期 |
16 |
莫志超;氮同位素丰度及其比值的准确测定[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
17 |
金星;大洋多金属结核丰度探测方法探讨[J];矿业研究与开发;1995年02期 |
18 |
隋延辉,戚长谋;关于元素丰度与元素的分散和成相[J];吉林地质;2005年01期 |
19 |
韩久竹,胡心铭,刘世濂;从赣南地层含钨丰度看地层对钨矿的控制[J];地球化学;1984年02期 |
20 |
赵刚,赵永恒,刘学富;晚型星的锂丰度与活动性[J];天文学进展;199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