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的民间资源——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
【摘要】:“小说家讲坛”的构想 ,源于我和林建法 2 0 0 1年 8月大连聚会时的讨论 ,并很快得到了许多作家、学者的赞成与响应。这一活动将由两部分组成 :在苏州大学设立“小说家讲坛”,同时在《当代作家评论》开设“小说家讲坛”的专栏。这个讲坛的设立是为了彰显小说家们被遮蔽掉的意义。在这个讲坛上演讲的小说家堪称是杰出的甚至伟大的作家。关于“杰出”或“伟大”的提法 ,或许暂时不为一些人接受 ,但我们相信以后的文学史会作这样的叙述。熟悉百年中国和世界文学文学史的人都知道 ,在这二十年当中 ,我们已经有一批杰出的或伟大的作家 ;但我们常常由于莫名其妙的思想与心理作用 ,不敢或者不想做这样的表述。我以为这是最糟糕的失语。建立起一个凸现作家主体而又易于与学者、批评家、文学读者沟通的充满活力的“文学现场”,是“小说家讲坛”的又一企图。在这样一个文学现场 ,作家的言说是自由的朴素的 ,读者的置疑也是自由与朴素的 ,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对话。我们所期待的当代文学批评不作知识的考古 ,具有现场感的听众(包括批评家 )的置疑和作家的回应 ,将淘汰文学研究中的伪问题 ,筛选出真正的关系到当代文学发展的问题 ,进而形成一些值得研究的命题。多少年来 ,大学的文学教育是残缺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失
【分类号】:I207.42
|
|
|
|
1 |
葛红兵;[N];中国文化报;2002年 |
2 |
雷达;[N];光明日报;2004年 |
3 |
翟永明;[N];光明日报;2008年 |
4 |
赵凯;[N];光明日报;2009年 |
5 |
;[N];解放日报;2007年 |
6 |
孙立平 中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N];经济观察报;2007年 |
7 |
本报记者 高慧斌;[N];辽宁日报;2001年 |
8 |
林建法 黄发有;[N];辽宁日报;2006年 |
9 |
本报记者 袁晞;[N];人民日报;2005年 |
10 |
本报记者 俞小石;[N];文学报;2001年 |
|
|
|
|
|
1 |
程永新;;苏童的世界[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2)[C];2009年 |
2 |
何畏;卢红青;;“上海社联科普讲坛”开讲[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3 |
施战军;;短篇的震撼力——评《化妆》[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
4 |
;辽海讲坛[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
5 |
;辽海讲坛[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
6 |
;后记[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
7 |
李倩;;从《世界丑闻》解析博尔赫斯的“作家”身份[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
8 |
李国平;;论现代城市社会小说的新闻性[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9 |
卢学英;;小说创作微言[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
10 |
盛可以;;小说需要冒犯的力量(外一篇)[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1)[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