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中“霍布斯—基欧汉”区间的衰落与身份政治的兴起
【摘要】:由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组成的"霍布斯—基欧汉"理论区间对于当下国际关系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日趋下降,是否存在更为精准的自变量解释当下的大国行为?这种自变量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这是文章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以"霍布斯—基欧汉"区间为代表的理性政治思想主要对应国家在物质主义阶段寻求物质层面生存与发展的需求,而当世界主要大国进入后物质主义阶段后,寻求自身存在的意义则成为新的刚性需求。因此,在国际政治中,以意义追问、无限博弈及实践本国独特性为特征的身份政治或将取代理性政治而兴起,进而导致大国行为出现新的特点和规律,并需要新的理论工具加以诠释。文章将国际政治中的身份政治定义为"主权国家以明确和彰显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绝对独特性为目的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通过对比分析美苏争霸和中美竞争中的身份政治要素,文章验证了身份政治在物质层面的作用规律,还从身份政治的角度对中国崛起进行了新的诠释,提出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