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梦伦;我国航天运载弹道学的发展和展望[J];中国青年科技;2000年12期 |
2 |
张国友;院士风采[J];太空探索;2004年01期 |
3 |
王胜兵,吴晓平,王树宗;具有旁侧视声纳鱼雷攻击末弹道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4 |
袁绪龙,张宇文,刘乐华;潜射导弹运载器弹道视景仿真系统开发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5年04期 |
5 |
林海;图像制导导弹的弹道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0年01期 |
6 |
吴宇;;火箭助飞鱼雷作战弹道仿真系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4期 |
7 |
YasutadaKashiwagi
,陈志才;弹道式导弹弹道的预测[J];现代防御技术;1973年02期 |
8 |
于凤仙;连华;全胜;;实现导引规律的一种方法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1998年03期 |
9 |
王改娣,张贵德;空投鱼雷入水后非控弹道减小滚动的技术研究[J];鱼雷技术;1999年04期 |
10 |
顾铁军,刘健,聂成;反TBM作战仿真中TBM弹道的生成[J];现代防御技术;2001年04期 |
11 |
王宝全,李世义,周国勇,尹洪东;基于弹道速度最小点的弹道辩识快速算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2年04期 |
12 |
胡圣波;徐云舟;;火箭飞行数据分布式多尺度融合的研究[J];弹道学报;2006年03期 |
13 |
张永;刘曜;胡德斌;;潜空导弹运载器水弹道及下沉物砸艇问题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6年05期 |
14 |
;关于开展征集第25届国际弹道大会标识活动的通知[J];爆破器材;2007年02期 |
15 |
张成;曹营军;杨树兴;;一种低速滚转弹药脉冲发动机弹道修正方法[J];弹道学报;2008年02期 |
16 |
刘卫东;姬岩鹏;高立娥;徐建宁;齐敏;;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拦截弹道优化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7期 |
17 |
常思江;王中原;牛春峰;;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弹箭飞行状态估计方法[J];弹道学报;2010年03期 |
18 |
;芳纶在弹道防卫上的应用与工艺——纤维的应用是重要的,但是生产工艺更为重要[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1995年08期 |
19 |
张弫,郑时镜,于本水;远程防空导弹弹道设计技术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年03期 |
20 |
曹敏,刘永祥,黎湘;弹道导弹轨迹参数生成技术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4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