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大中,陆松年;国际前寒武时代划分的现状和趋向[J];中国地质;1983年05期 |
2 |
张佁声
,王战;从地球演化的波浪性提出一种前寒武时代划分方案[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3年01期 |
3 |
张志强;新的前寒武地质年代表[J];地球科学进展;1992年02期 |
4 |
J.E.Harrison
,Z.E.Peterman
,钟富道;美国及墨西哥前寒武地质年表的初步方案[J];地质地球化学;1982年06期 |
5 |
P.K.西姆斯
,丁暄;苏必利尔湖地区前寒武构造和矿床[J];地质地球化学;1977年06期 |
6 |
孙大中;前寒武结晶地壳研究的新动向[J];地质科技情报;1990年02期 |
7 |
Ю.М.Сололов
,Т.В.Билибена;第一届全苏前寒武矿床成因会议[J];地球与环境;1976年12期 |
8 |
宋志高;祁连山东段的元古宙陇山群[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5年02期 |
9 |
孙景贵,胡克;胶东东部地区元古宙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J];岩石学报;1997年03期 |
10 |
;《华南元古宙基底演化及成矿作用》已出版[J];地球化学;1994年03期 |
11 |
许继锋,张本仁,韩吟文;北秦岭元古宙基性岩的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的发现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1996年19期 |
12 |
陈跃军,彭玉鲸,路孝平,刘跃文;华北板块北缘活动带元古宙构造岩片[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2期 |
13 |
章振根;前寒武含铁建造[J];地球与环境;1976年05期 |
14 |
夏祖春,夏林圻,徐学义;北祁连山元古宙末-寒武纪主动大陆裂谷火山作用[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6年03期 |
15 |
毛景文,杨建民,张招崇,宋彪,吴茂炳,左国朝;北祁连山西段前寒武纪地层单颗粒锆石测年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1997年13期 |
16 |
陈树良,郇彦清,裴世俊;辽宁元古宙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J];国土资源;2000年03期 |
17 |
Richard P.Sheldon;曹希平;;解释元古宙至显生宙外空体系变化的前寒武纪地球冰环模式[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4年02期 |
18 |
王东方;中朝古地块元古宙构造、地层的某些问题[J];地层学杂志;1986年01期 |
19 |
王东方;;华北地台北缘地质构造演化及多金属成矿带的构造控制问题[J];矿床地质;1987年03期 |
20 |
卢祥生;;《元古宙地球化学》专辑文摘[J];地质调查与研究;1990年02期 |